投资7000多万元,号称“国内最高人物铜像”被拆……日前,“广西柳州柳宗元人物铜像被拆”事件在网络上持续发酵,也引发了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与会嘉宾关注和热议。(新华网9月15日)
又是一个城市烂尾工程,同所有短命建筑或者夭折于建成之前的景观工程一样,这尊柳宗元像的烂尾,同样意味着始建者所谓建成“最大、最高”城市地标的雄心流于破产和项目巨大投入被打了水漂。其实,近几年来类似的新闻早已屡见不鲜,比如今年6月,云南河口斥资2.7亿元的“文化长廊”,建成3年后又花费3亿元来拆除;比如新疆乌鲁木齐仅存活11天就被拆“飞天”雕像。这些匆匆上马又最终烂尾的工程,不仅仅是城市建设的巨大浪费,更影响了城市的形象,折射出了一些地方政府在城市建设特中的无序和盲目,以及一些城市当政者随意规划、随意更改城市规划的长官意志。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打造富有浓厚人文气息的城市成了城市建设的新要求。而一些地方政府显然认识到了这一点,于是,为了打出一张醒目的城市名片,一拥而上的去争夺名人故里的称号、千方百计的去挖掘所谓的城市历史、甚至靠臆想去打造所谓的风情园、景观城、城市地标。殊不知,缺少了历史文化底蕴的生态性构建、缺少了明晰有序的城市规划、缺少了宏观长远的发展眼光,这种建立在追求短期效益和轰动效应的城市建设注定是站不住脚的,而那些捆绑一个名人,重修一方故地,竖立一个地标的所谓建筑也注定难逃“英年早逝”。
“柳宗元像”的烂尾,不仅是一个城市建筑的烂尾,更意味着一个城市建设和规划的整体烂尾,意味着前任领导执政思路的烂尾,这样的烂尾,不仅减缓了城市建设的前进步伐,造成了财政资金的巨大浪费,更严重损害了政府在城市管理工作中的连续性,损害了广大群众对于政府的信任。
在城市建设中,我们并不排斥有创意的想法和提升城市品质及文化内涵的有益尝试,但是这样的尝试理应建立在准确的城市定位和科学的城市规划之上。否则,单凭管理者的一时意气或拍脑袋决策,再宏伟的建筑、再高大的雕像也难逃“来去匆匆”的命运,而对于那些执政者来说,只要所谓新官不理旧政的思想一日不改,再创新的理念、再科学的执政思路也难免“烂尾”。
稿源:荆楚网
作者:王敏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