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家知名景区宣布上调门票价格。其中,丽江玉龙雪山门票由105元涨到130元,广东丹霞山门票由160元涨到200元。统计显示,国内5A级景区平均票价已迈入“百元时代”。专家指出,景区票价要体现公益性,应建立合理的票价生成机制,而长远来看,景区应摆脱“门票经济”依赖,谋求向产业经济的转型升级。(《新京报》9月18日)
尽管我国人均工资水平不到世界均值的50%,但国内景区尤其是5A景区门票争先恐后地跑进“百元时代”。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去年发布的《2013年我国4A、5A级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分析报告》指出,中国所有5A级景区平均票价为109元,52.94%的景区门票价格在100-200元之间,7.19%的景区门票价格在200元以上。
对景区的“组团”涨价,媒体称之为“两头叫苦”:一头是,普通民众叫苦不迭,发出“玩不起”的感叹;另一头则是,景区面对民众对高票价的不满,也以自身运营压力大为由而大倒苦水。对于普通公众的叫苦,我们觉得可以理解,也反映了当下旅游景区市场的实际;而对于景区的叫苦连天,则明显有些娇情,甚至有些反感。
凭经验判断,近些年来,景区经营成本的上涨,要远远小于景区票价的涨价幅度。倘若走进景区,繁多的经营项目,这些都给景区管理部门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这些收入难道不可能抵消经营成本吗?地方政府从景区利益蛋糕中获得大量的税费收入,这些收入又为何不能补贴景区的经营开支呢?
说到底,景区的叫苦,只不过是景区“抱团涨价”的一个幌子,地方政府把风景区当作成“聚宝盆”,由此产生的不作为,默许,才是涨价的根源所在。然而,遗憾的是,对于近年来各地出现的盲目涨价情况,国家相关部门总是保持沉默不语,任由这些情形在民众与舆论的质疑声中,“涨”声依旧。
显然,要想扭转这种态势,必须有效改变政府观念上的错位,以及责任上的严重缺位。众所周知,旅游资源是公共资源,它不是某一单位和地方的“私有财产”,这就要求门票定价应遵循公共决策机制,依据国民年平均收入水平,而不能随意根据其他目标的来确定价格,所以,不管是三年必涨一次,还是四年涨一次,其实都是旅游资源的错误定位,更对公民社会福利的一种变相剥夺。
退一步讲,即使景区门票价格需要提价,也要严格遵守既有政策。《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省级及省级以下各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管理的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不应高于上一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管理的同类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确有特殊情况的,报上一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批准。”可是,一些地方景区的门票价格,早就已经超过了北京的故宫等国字号景点,这些景区有多少严格按照规定上报审批,我觉得,各级物价部门有必要对各地景区的涨价,进行一番彻底摸底清查,看一看到底有多少景区在违规涨价。
更为重要的是,对违规涨价责任人和单位,要严厉问责。近年来,不管是全国各地的景区如何涨价,涨价幅度有多大,鲜见有官员受到牵连的。倘若今后景区涨价与官员官帽直接挂钩,凡发现违规涨价的景点,主要责任人一律免职,我想,景区抱团“涨价”的逻辑悖论,就会不攻自破,不但能把居高不下的景区票价降下来,也能让大多数消费者都能承受得起。
稿源:荆楚网
作者:吴睿鸫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