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张娜:“无车日”成“拥堵日”谁之过?

发布时间: 2014-09-23 11:00:36  来源: 荆楚网  作者:张娜  进入电子报
  2014年9月22日,世界无车日,北京王府井大街(灯市口大街至东四西大街段)实行交通管制,社会车辆绕行其他路段,只有公交车辆可以通行。晚高峰来临后,主干道堵车严重,东二环朝阳门桥下双方向拥堵车辆远眺似“银河”。(9月23日 中华网)
  当许多城市面临着由于汽车造成的空气和噪声污染日益严重的状况时,“世界无车日”也随之被提出,其宗旨就是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而在国内,多个城市的“无车日”都遭遇了“拥堵日”的尴尬,这到底是谁之过呢?
  首先,“无车日”的宣传不够普及。早上看到中央电视台“朝文天下”节目中,记者随机采访的私家车主,多数不知道昨天是“无车日”。所谓不知者不罪,既然不知道,开车出来也是理所应当了,更何况昨天还是周一?笔者认为,如果“无车日”能够像教师节、重阳节一样,尽管不放假,但却广为人知的话,相信也不会遭遇如此尴尬的“拥堵”了。
  其次,便民设施的不全。世界无车日,鼓励人们在市区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骑车或步行。然而,面对平时都拥堵的公交车,上班族们又如何再去“挤”得一席之地?而平时就几乎少见的“便民自行车”,无车日依然是少的可怜,又如何提倡市民使用?关于步行,显然对于路远的上班族,更加不可行,谁又能为了“无车日”而甘愿被领导罚?因此,便民设施的不完善,也是让“无车日”难以“无车”的主要原因。
  最后,城市发展的快节奏让市民们难以停下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城市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节奏也变得加快了。没有了车简直是“寸步难行”,车既是代步的工具,更是成为了身份的象征。深圳市针对“无车日”,甚至提出了可以携带行驶证免费乘坐公交地铁的活动,但仍旧有人对此“不感冒”。可以说,是社会的压力和生活的快节奏,让市民们对“无车日”失去了动力,无法停下来。
  “无车日”成“拥堵日”,既源于市民的意识不强,也源于政府的失职,更在于生活的压力。笔者认为,要让“无车日”避免成为“拥堵日”,还是应该从平时做起,鼓励市民低碳出行。否则,突然的“急刹车”只会让市民“吃不消”,更会让“无车日”遭遇尴尬。
  稿源:荆楚网
  作者:张娜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魏霭琼)
关键词:无车日;拥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