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决定于9月22日,开展2008年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主要目的是倡导绿色交通,促进能源节约和减少污染;鼓励政府采取行动改善非机动车和步行出行环境,完善公交服务;提高公众对使用小汽车出行带来环境问题和交通拥堵的认识,鼓励绿色出行;促进城市交通科学、和谐和可持续发展。(9月10日新华网)
轿车,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蝗虫般蔓延、洪水般泛滥,曾被津津乐道地认为,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骄傲,是百姓大众走进小康的标志。其实仔细观察下去,由于看不起病、读不起书、买不起房,普通百姓的生活,距离富足无忧的小康幸福还很遥远,更多的人们还在为柴米油盐酱醋精心算计,热帖《宁做三奶,也不嫁穷人》不过是农村女大学生历尽艰辛仍然生存无着的代言性的情绪发泄,所以轿车泛滥不代表百姓小康。
轿车的蔓延泛滥,只不过是公款消费的缩影、富豪生活的写照、生意经营的需要、互相攀比的面子;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公共交通的社会服务远远跟不上大众的需求。公共交通的线路太少,选择公交颇费踌躇非常困难;公共汽车的数量太少,等待时间太久且无规律;车上拥挤不堪,挪动身体都很困难。有权者有钱人用轿车占领城市道路资源,普通百姓的摩托车、电动车受到限制,自行车的通道越来越窄。
由于谋生的艰难,生活节奏的加快,所以悠笃笃地步行上下班,并不适合忙碌奔波的大多数。从而发展城市绿色交通、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有效途径,就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完善公交服务产品,降低乘坐公交车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提高乘坐公交车舒服愉快的感觉,把更多的出行者吸引到公共汽车上来。让私人轿车自然减少使用频率,政府机关公务员上下班时带头乘坐公交车。这也许是“无车日活动”的初衷。
“无车日活动”引颈以待“廉价公交”。“廉价公交”才能保障绿色交通、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社会和谐、持续发展。这方面北京市和常州市已经开了先河。北京为了举办2008夏季奥运会和残疾人奥运会,改善城市空气质量,限制轿车出行,大力发展了“廉价公交”。常州市推行了“一元公交”,不论距离,不论身份,不论户籍,上车者只需一元钱;办卡刷卡者每次6角,老人学生每次3角,深受老百姓欢迎和赞扬。
“廉价公交”的最新佳例是,湖南省常宁市从今年7月1日开始,城区公交车全部免费乘坐。据报道这是“黑摩的”泛滥逼出来的免费政策。下岗工人组成的“摩的”大军,造成交通拥挤、事故攀升;全警动员整治“黑摩的”,却导致暴力对抗;一边是“黑摩的”司机频繁上访,一边是执法交警心力交瘁。即便如此,“整治好几年,花了五六百万,无济于事”。政府推行公交免费,七成“黑摩的”便静悄悄地退出市场。(9月3日《新京报》
“廉价公交”不仅是国家实行“无车日活动”的逻辑推理与合理联想,更是政府职责的题中之义。政府税收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就是要用于提供与百姓衣食住行相关的公共服务产品,公共交通之“行”是很重要的公共服务产品之一。随着这么多年税收的增长幅度大大超过百姓收入的增长幅度,政府更有义务像常州市这样,通过公共财政补贴,为该城市所有出行者提供方便、快捷、廉价、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
稿源:荆楚网
作者:柏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