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网友“W—恋战”在百度贴吧“保定吧”发表帖子,曝出自己在红旗大街巧遇的一场因公交让座引发的纠纷事件。据“W—恋战”称,图中的老人因上车后几名年轻大学生没有给自己让座而感到气愤,而对此无动于衷的公交司机更是激怒了老人,便随即下车挡在车前,表示“就这么耗着,今天谁也别想走”。(9月23日中国青年网)
一方面,公交是廉价的出行工具,在生活成本不断增加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普通大众在出行时选择乘坐公交,以尽可能减少生存的压力;另一方面,公交的空间就是那么大,座位毕竟有限,在“僧多粥少”的格局下,公交座位常常会变得“一位难求”。而在供求关系失衡的背景下,由座位引发的老年人和年轻人的纠纷和冲突可谓是层出不穷,见怪不怪。
老人在没人让座的情况下堵车,这肯定不对。但实事求是地讲,无论是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看,还是从老年人和年轻人身体素质的差异看,年轻人都应该为老年人让个座位。老年人处于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生病,孤独或者子女不孝等都会造成老年人的情绪不稳定。如果在一个写有“请为老人让座”的公交车厢里,年轻人个个都对站着的老年人熟视无睹,很容易引发老年人负面情绪的爆发,造成老年人的过激行为。
年轻人不肯为老年人让座,这固然有道德方面的因素,但不能否认,公交这种公共领域,本身就很容易制造“旁观者效应”,增加老人无人让座的现象。所谓“旁观者效应”,就是说,利他行为受到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个体对于事情的反应,在单个人时与同其他人在一起时是不同的,由于他人在场,个体会抑制利他行为。反映到在公交为老人让座上,就是指望别的年轻人让座。
事实上,乘坐公交的人大多都是十多分钟左右的路程,对年轻人而言,这恐怕算不了什么。但正是由于“旁观者效应”的存在,让不少本可以让座本愿意让座的年轻人更指望别的年轻人让座,从而导致行动迟缓或产生“你不让座,我也心安坐着”的退缩心理,把不道德的责任分散到其他年轻人身上。
如何破解“旁观者效应”,增加为老年人让座的概率,无疑是摆在公交公司面前的一道课题。其实,一些公交车上增设老人孕妇专座就是破解“旁观者效应”一种办法,但是,在老龄化到来的今天,一两个老人专座起不到太大作用,还应该在较好的位置上多设置一些老人备用座位。如果车上老人多时,司机可以叫坐在老人备用座位上的年轻人按备用座位序号依次让座。当然,公交公司和公交司机还可以摸索其他行之有效的办法,用制度与规则尽可能把“旁观者效应”对让座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点。
稿源:荆楚网
作者:叶建明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