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雷礼畅:拿什么来致敬我们的“国学”?

发布时间: 2014-10-05 17:23:32  来源: 荆楚网  作者:雷礼畅  进入电子报

  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开启了“致敬国学——2014年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颁奖礼的序幕。活动现场揭晓了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奖”的获奖名单,国学大家饶宗颐,历史学家李学勤分享国学终身成就奖。台湾大学哲学院历史学教授陈鼓应、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刘笑敢,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尚君,已过世的汤一介等42名个人及组织获奖。
  “国学”这一概念,最早兴起于19世纪后期,是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出现的,是民族文化危机的产物,其核心是强调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20世纪初,欧洲的坚船利炮敲开了中国大门,中国人认为之所以受此屈辱,原因在于技不如人,于是开始了“洋务运动”。但是甲午中日海战又给了中国人当头一棒,为什么船舰优势明显的大清水师还是惨败给了日本,中国的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是中国的封建制度在作祟。一大批激进分子开始转而批判中国文化,这才有了打倒孔家店的“新文化运动”。从此以后,“国学”开始衰落。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学热”逐渐兴起。同时,一个国家也必须找到并尊重自己的传统,找到自己是谁,这其实是一种自信的必然。
  笔者以为继承“国学”不能以“老学究”的方式继承,而是应该从全局上、从大文化的角度找到独属于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的脉络,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建设性的继承、建设性的吸收,吸收外来文明,继承传统文化。同时要在生活中实践传统文化精神,这样才能真正传承传统文化,释放传统文化的魅力。
  传承传统文化与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春节,虽然跟过去相比,已经失去了很多文化的内涵,演变成了简单的吃饭和聚会。但是其中有很多文化的因子我们继承下来,像通过祭祖缅怀先人,就是教导今人更加珍惜现实的生活。
  一个民族的未来,最终取决于这个民族思想的高度,而这个民族思想的高度又是在对历史传承、挖掘的基础中建立起来的。因此,向国学致敬是必要的。同时我们应该意识到,向国学致敬不仅仅只有我们的态度,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行动。
  稿源:荆楚网
  作者:雷礼畅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姬学涛)
关键词:国学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