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钱桂林:法治社会,民众别被电影忽悠“拐了”

发布时间: 2014-10-06 08:30:48  来源: 荆楚网  作者:钱桂林  进入电子报

  随着打拐题材电影《亲爱的》热映,电影中“失踪超过24小时,警方才会立案”的台词误导了很多家长。就此,公安部刑侦局打拐办主任陈士渠在微博上澄清:儿童、少女失踪或走失,监护人或家长都应立即报案,警方接报后会在第一时间立案调查,不需要等24小时。(10月6日北京晨报)
  电影《亲爱的》故事情节开始没多久,便出现这样的场景:父亲发现孩子丢失,到派出所报案,对方却以“不到24小时不能立案”为由拒绝了他。电影作为一门艺术,其故事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其中不乏虚构的情节,但不少观众会将电影中的故事信以为真。很自然,《亲爱的》中的这一桥段让观众深深的接受了“不到24小时不能立案”的“法律知识”。
  诚然,该影片的编导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正是由于他们法律知识的缺失,致使影片留下了不可原谅的硬伤,对观众形成了误导。看来,影视工作者要想打造文化精品,还得在自身素质上下功夫。
  但由此也暴露出一个问题,即这部影片当初是怎么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查的。我国的影视审查制度不可谓不严,电影《亲爱的》的这处硬伤怎么就没人发现得了呢?影片的主题固然是审查的重点,但其间的一些细节恐怕也要“扫描”一下。细节决定成败,“不到24小时不能立案”的细节,恰恰没有审查出来,乃至于误导了不少观众,审查者难辞其咎。
  同时,也暴露出我国普法教育还不太到位。毋庸讳言,我国拐卖妇女儿童的犯罪形势相当严峻,全社会亟需构筑防拐打拐的安全防护网,而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节点是对民众加强普法教育。民众只有掌握较多的防拐打拐知识,才能有效防范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才能配合公安部门迅捷打击拐卖行为。令人遗憾的是,在“孩子丢了是否要立刻报警”的问题上,不少民众说不清道不明。
  一个常态的社会,绝不能让民众被一些不负责任的影视等文化给忽悠“拐了”。该给民众怎样的法律知识渠道,很值得社会反思。
  稿源:荆楚网
  作者:钱桂林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姬学涛)
关键词:亲爱的;拐卖儿童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