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各大景区迎来旅游商品购物潮。这些商品本应有极强的地方特色,然而不少游客发现,一样的竹雕、一样的小木刀、一样的木梳……千百个景区都在卖同样的“地方特产”。有网友吐槽道:“到景区买商品还不如去义乌,那里应有尽有。”(10月7日《京华时报》)
在旅游产业的链条上,旅游商品占据重要地位。然而,正如网友所吐槽的那样,各地景区的“地方特产”都已经呈现雷同的趋势。在这背后,有着商家为了无限降低成本,只从最廉价的进货渠道进货的因素;也有着我国整体旅游产业发展上,对旅游商品的开发和重视程度不够的因素;更有着地方旅游部门对于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引导不够的因素。所以,旅游商品要想成为旅游产业上举足轻重的环节,必须做好“特”字文章,不能再在因循守旧的路上继续下去。否则,如果各地景区的“特产”都一样的话,人们将会“用脚投票”,做出自己的选择。
旅游商品要做好“特”字文章,其实也并非难事。这首先就需要地方旅游部门的重视,这是“特”字文章的顶层设计。而一旦地方旅游部门重视的话,就能够从引导和保护两个方面入手,加强旅游产品的开发。在引导上,积极引导地方景区能够不断挖掘本地特色文化内涵,形成别具一格的旅游商品,让其他景区没有办法简单复制;在保护上,地方需要从知识产权的角度加强对旅游商品的保护,从而能够有效杜绝其他景区的侵权行为。这样的话,各地景区一旦有符合景区文化特色和历史内涵的旅游商品出现,也就能够与景区形成相辅相成的效果,也能够有效避免其他景区的复制,从而能够真正成为旅游商品的“特色”。
当然,当地旅游部门的重视仅仅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也必须对于广大旅游商品的经营者来进行规范。就目前的旅游市场来分析,众多的旅游商品的经营者大部分都属于承包出去的,已经属于独立的经营者,他们与景区没有隶属关系。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进货渠道如何根本没有办法约束,只要不是假冒伪劣商品即可。但是,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相关执法部门也必须加强规范经营,尤其可以从价格上进行约束。因为景区周围的商店往往存在着哄抬物价的行为,这样的行为不仅不利于旅游商品的长期发展,更是损害整个景区甚至地方的形象。
在旅游商品的“特”字文章上,景区也需要不断开动脑筋,一个现实可行的做法就是,景区只提供创意,而将整个生产环节通过与加工企业合作的形式开展。这样的话,景区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将旅游商品的创意提供给加工企业,而加工企业也仅仅提供自己的加工优势。这样以来,景区和加工企业就能够形成无缝关系,不仅促进了当地企业的发展,也真正将旅游商品的“特”字文章做大做强。
稿源:荆楚网
作者:王传言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