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刘忠友:依法治国体现“民意要素”

发布时间: 2014-10-24 10:22:37  来源: 荆楚网  作者:刘忠友  进入电子报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0月24日新华社)
  全会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六大任务”,即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在“六大任务”中,让人明显地感觉到“民意要素”比较突出。
  在“立法先行”时体现民意要素。全会提出,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立法是基础,带有本质和方向性的问题,立什么法,法管什么,体现了立法的目的是为了执政党的权益,还是为了群体大众的权益。“民主立法”、“公民有序参与立法”,显然是把民众的意愿纳入到了法治建设的基础环节之上,具有了法治建设的生命根基。
  在“依法决策”时体现民意要素。全会提出,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过去,人们往往认为,决策是领导的事,是决策层的事,似乎与民众隔得很远,或者公众的意见提出来也不过是“隔靴搔痒”,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重大决策民意化的要求。依法决策,有可能让“群众听证”、“群众支持率”、“群众满意度”等在重大决策中权衡比重加大,促使重大决策更能贴近民情民意。
  在“法治社会建设”上体现民意要素。全会提出,必须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法治社会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法治信仰不仅要根植于执政党的心坎上,更要根植于广大民众的心坎上。没有民众法治观念的形成,就不可能是一个真正意义的法治社会,同样,没有一个真正保障民众权益的法治体系,也不可能让法治信仰深深根植于民众心中。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法为民众,老百姓就会维护你,敬仰你;相反,法离民众,老百姓就会背弃你。四中全会开启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新征程,欣喜地看到,民意要素在加重,法为民治在突显,期待法治建设让民众齐声鼓掌。
  稿源:荆楚网
  作者:刘忠友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姬学涛)
关键词:依法治国;民主立法;依法决策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