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郭元鹏:“草泥马成凶器”,专家岂能如此“任性”?

发布时间: 2014-12-08 08:20:20  来源: 荆楚网  作者:郭元鹏  进入电子报

  南京大学刑法学期末考试,有一道选择题的选项是:“甲骑着草泥马抢夺乙的提包。因为草泥马可以咬死人,故属于凶器。甲的行为应认定为携带凶器抢夺,属于情节特别严重的抢夺罪。”这个说法是对是错?这道题让考生啼笑皆非。出题者、南大法学院黄旭巍揭晓答案,“这个选项应判断为错误,因为我国刑法并没有‘抢夺罪’一说。(12月7日《金陵晚报》)
  “草泥马”进入了刑法考试,这样的事情显然是个奇葩。这牵涉的问题是很多的:比如刑法考试的严肃性;比如大学考试的科学性;比如语言文字的规范性;比如法律释意的准确性。
  最近几天,有一个词很火爆,叫“任性”,用途最广的则是“有钱人就能如此任性”。在笔者看来,当“草泥马成凶器”这类考题进入正规试卷的时候,显示的则是很多人的“很任性”。
  法律释意岂能如此“任性”?对于这道考题,考生们感到的是啼笑皆非,而出题的专家却感到很正常,他说我国刑法没有“抢夺罪”一说。笔者是法律门外汉,但是搜索了一下,发现专家的说法恰恰是错误的。刑法第267条对于“抢夺罪”的解释如下: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公开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是中国刑法第五章侵犯财产罪中的一项罪名,是介于盗窃罪与抢劫罪之间的一种犯罪形态。不知道如此不学无术的专家是如何成为教授的?还有多少这样“任性”的专家在祸害学生?这需要严把专家这道关口了。
  神题考试岂能如此“任性”?神题、怪题,也就是这几年的事情,不仅官方在反对,民间也在反对。遗憾的是,这类考题依然“任性”着。有一道小学生的考试题目是这样的:请问《水浒传》第三章有多少句号?请问《水浒传》第105页的故事内容是什么?这样的题目对于文章的理解有什么意义?还有一道大学考试的题目是这样的:馒头和烧饼打架谁能赢?这样的题目该如何回答?当然,专家会有自己的理解,但是这种理解不具有广泛意义。按照这种观点,我也能给专家出道题:请问专家馒头和烧饼打架流的是什么颜色的血?
  网言网语岂能如此“任性”?“草泥马”被列为“网络十大神兽”,这也仅仅是网络语言,尽管现实生活中,“草泥马”背后有一个真实的动物存在,但是它的名字并不叫“草泥马”,也不是能吃人的动物,只是一种外国的骆驼。而“草泥马”还与我们的骂人语言“操你妈”有着同音的尴尬,这类网络语言不是不可以存在,但是岂能“任性”的拿到卷子里?再说了,广电总局已经严格规范了网络语言的使用,试卷难道不属于出版物?
  “草泥马”进入了刑法考试,是很不严肃的事情,是很搞怪的事情,是很奇葩的事情,这些不被提倡的事物被专家、被学者、被有关部门反反复复拿出来的时候,这见证的是某些人心中的“很任性”。我们更该反思的是:是什么纵容了专家们的“很任性”?
  当一个个专家信口开河的说出雷人雷语的时候,我们需要追问:还有多少专家一直在“任性”?
  稿源:荆楚网
  作者:郭元鹏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罗莎)
关键词:草泥马;凶器;大学;考试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