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郑州多名残疾人致电本报表示不解:残联冬季送温暖,不送棉衣、被褥,却给每人发了两套少女裙裤。他们中的一些男士称,四五十岁的男士,被送了少女裙裤,心里感觉特不舒服。省残联有关负责人回应称,这些衣物系上海一家知名女装厂家无偿捐赠,因全系女装,因此,无法根据需要发放。(12月8日 《大河报》)
毫无疑问,用少女裙裤“反季”送温暖,受助人感受到的不是“温暖”而是伤感。送温暖的本意是给困难群众雪中送炭,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而在冬季送单薄的夏装,显然不能帮困难群众御寒保暖。这样的送温暖,会让残疾人伤心的认为,自己只是配合表演的道具。更令人担心的是,送温暖是困难群众感受社会温暖的重要渠道。有关部门用近乎施舍的态度对待残疾人,可能会切断他们与社会良性互动的渠道,让残疾人更自卑、更自闭。
为何郑州市残联用这种透支爱心的方式送温暖?表面看是以下两个原因。一是形式主义泛滥所致。“送温暖”泛指岁末年终各级政府对弱势群体的支助行动。然而,当冬季送温暖成为有关部门的常规动作后,各部门的动作开始走形、变样、形式大于内容。于是,“送温暖”成了一些干部的T台,至于送什么、怎么送、效果如何,反倒无人顾及?二是施舍式的爱心派送。有关部门把送温暖当成是施舍,总是抱着“有就不错了,还管效果如何”的心态送温暖。这种居高临下的心态,“反季”送温暖变得理所应当。
没错,“反季”送温暖背后,确实暗藏着形式主义和施舍式派送的作风之弊。但目前,还有比这更直接有效的方式么?把这些裙裤发给女性志愿者和公益人士,虽能物尽其用。但这是捐助的跑偏,可能会引起媒体的弹评。而且,衣服保存半年以上,会发霉、损坏,造成减损。同时,衣物数量较大,河南省内没有专门的仓库进行存放。显然,将这些裙裤留到夏季发放也不可行。可见,“反季”送温暖不止是作风问题的T台。
事实上,“反季”送温暖,更反映出工作方式的落伍。据报道,此次“冬季送温暖”活动,给郑州100名肢残人士发放了爱心物资。我想,在郑州一定能找到100个家里有适龄女孩的残疾人家庭。只要找到相关的登记表,做到精准发放并不难(倘若做成数据库,更可以分分钟搞定)。但遗憾的是,郑州市残联并未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残疾人数据。以至于,出现“四五十岁的男士,被送了少女裙裤”等尴尬的事情。
如今是一个大数据时代,通过大数据分析,我们可以轻松的从各种现实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找到解决办法。可令人无奈的是,相关部门连自己的小数据,都未利用好。这也许是“反季”送温暖背后,有关部门亟待反思的事。
稿源:荆楚网
作者:薛家明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