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秦百川:公祭,让历史清晰照进现实

发布时间: 2014-12-12 10:55:06  来源: 荆楚网  作者:秦百川  进入电子报

  2014年12月13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将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既为了告慰我们的英烈和罹难同胞,也为了提醒国人,好了伤疤不能忘了疼。(12月11日人民网)
  中国向来称为礼仪之邦、文明古国 ,在文明和礼仪的包裹下,中国人一直有着“既往不咎、以德报怨”的传统美德,被别人砍一刀,抢救过来没死,只要对方赔礼道歉加上汤药费,很少有再跑去还人一刀的,若是不依不饶,反倒不是君子所为。
  古人云,“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现实中,小人是常有的,日本右翼势力一直“揣着明白装糊涂”,极尽涂抹之能事,疯狂篡改侵华历史,拒不承认南京大屠杀,并通过各种渠道向国际社会渲染美化日本反人类的事实。如果再不将那段历史清晰的还原展现出来,10年、20年乃至百年之后的世界,可能会将20世纪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彻底遗忘。
  77年前,日本军国主义用刺刀挑着先辈的尸骨说,“看,这就是奴隶。”今天,很多人对那段苦难岁月的记忆十分模糊,“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激情,早已在国人身上失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享受了30多年幸福和平生活的国人,更是很难体会那种生死一线间的民族危亡感。“中国不能亡”的呼喊穿过历史的烟云,如今已是“中国不能忘”。
  近年来,通过电影电视渠道,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被广为宣传,通过陆川导演的《南京 南京》,张艺谋导演的《金陵十三钗》,民众对这段历史的感悟,不再是30万这个冰冷的数字,而是成堆的头颅、漫山的尸体、无尽的鲜血。但个体的哭诉再多、民间的声音再强,也没有举国公祭,民族同泣的震撼与悲壮。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千年人类文明史,战争与杀戮连绵不绝,谁也不能保证和平明天不会结束。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不是要种下仇恨、延续仇恨,而是要让我们反思是什么造就了我们民族的苦难,是什么导致了我们国家的危亡。南京大屠杀这块伤疤多揭一次,中华民族走回头路的可能就少一分。
  30万,每个人都曾经是鲜活的生命,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应时刻保持着对苦难的痛感,并且将这种痛感永远延续下去,告诉子孙,“国破了,什么都没了。”
  稿源:荆楚网
  作者:秦百川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何青)
关键词: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