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乔志峰:用人性化让露宿者不再“拒绝救助”

发布时间: 2014-12-23 08:17:46  来源: 荆楚网  作者:乔志峰  进入电子报

  南京47岁民工露宿街头死亡。近日,露宿南京街头的安徽人老崔,被发现肢体冰凉,没了呼吸。这名47岁打工者的离去,在安德门周边的打工、流浪人群中,并没引起太多的关注。大家依旧忙着自己的事,天渐渐黑下来时,他们又来到桥洞里、屋檐下,瑟缩着度过又一夜。这个消息让南京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叹息又无奈。救助站本可成为无着人员在寒夜中的避风港,但很多人选择拒绝。“我们不想把时间耗在救助站里。”这是民工的心声,也是救助工作面临的尴尬。(12月22日《现代快报》)
  临近年关,气温也一天天降到了冰点,而南京发生的民工露宿街头死亡事件,却让人感受到了比天气更甚的寒意。而近年来,类似悲剧已经在多地反复上演。想必有不少人会发出疑问:面对冻馁交加、贫病交困的弱势群体,政府又做了些什么?实际上,2003年颁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规定,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需要设立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应当采取积极措施及时救助流浪乞讨人员,并应当将救助工作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而南京的救助部门,也一直在尽职尽责地主动救助,只可惜,有的露宿者并不领情,宁可露宿街头,也不愿去救助站。
  露宿者为何拒绝接受救助?据悉,原因主要是几点:一是嫌救助站离市区太远,不方便找工作。而露宿街头,到民工就业市场步行只需20多分钟;二是职业乞讨者认为去站里是浪费了他们“赚钱”的时间;三是部分人对救助站不了解,有抗拒心理,觉得进去就是被“关”起来。这是南京的情况,而此前媒体报道过的河南固始县救助站脏乱差、两个孩子被拴树上的新闻,则暴露出部分救助站条件实在太差的问题。
  很明显,除了职业乞讨者,其他人拒绝接受救助的原因,都折射出现有救助模式还有待改进的现状。把救助站建到郊区,当然是为了节约成本,可如此一来,却给被救助者增加了太多的麻烦。被救助者也是公民和纳税人,为其提供好一点的条件理所应当。因此,在救助站的设置、建设和救助方式的选择上,应该更科学合理、更务实、更人性化。同时,也要加强宣传,消除被救助者的后顾之忧。让所有的人(特别是弱势群体)都能感受到来自政府和社会的人性化温暖,无疑能提高整个社会的幸福感和和谐度。
  稿源:荆楚网
  作者:乔志峰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杨虹磊)
关键词:露宿者;救助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