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15年全国高考报名工作的启动,近日,有一批户籍由自治区外迁入内蒙古但不符合高考报名条件的学生家长陆续到内蒙古教育厅、考试中心、各级教育局等部门反映问题。近有600名考生因“高考移民” 而被拒参加当地高考,调查还发现,凡是能花大力气给孩子办理“高考移民”的家长,多数是外省份经商或从政的人员。(12月22日 《北京晨报》)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自古以来便是无数家长梦寐以求的结果,这寄托着家长对子女无私的爱,本属无可厚非,谁都希望子女将来能够有出息,能够享受高质量的教育,过上高品质的生活。但总有些有钱或者有权的家长费劲心思找制度的空子,用金钱和权力利用“高考移民”手段为子女上名校的道路创造更多可能性,而全然不顾他们“自私的爱”是强加在当地悻悻学子头上的巨大不公平。
出现“高考移民”现象,既有我国不同发展程度的地区教育资源禀赋不同,又有当地居民的文明开化程度各异;既有当地政府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打开“特权”之门,提供“高考移民”的操作可能性,又有从政或者经商者有“能力”为子女牟取升学“快车道”的支付高昂的“过路费”;既有一些地方对学籍的规定管理不严格导致出现“高考移民”“虚假学籍”等问题,更有部分教育系统管理者在利益诱惑下违规操作的结果。凡此种种,造成了当前社会饱受诟病的“高考移民”现象。
在当前大学招生制度按生源划分的前提下,打击“高考移民”和“虚假学籍”现象显得尤为必要。从呼和浩特市教育局此前对该市两所民办中学突击检查情况来看,持自治区外身份证号的690名学生中,有 590人不在本校实际就读,其中大多“空挂学籍”,占比高达85.5%,说明依然有绝大部分“高考移民”存在,清理有着必然性。由于我国不同地区之间的教育水平存在不小差距,因此在招生中按行政区域配比录取名额的操作具有现实意义,这对保护教育欠发达地区有适量人群进入名校就读,不断提高这些地区的文化教育程度,通过外出求学后学成归来的人员“反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从而为缩小地区差距提供了人才保障。假如对“高考移民”听之任之,必将对欠发达地区的学生造成极大的不公平,将使他们的成长之路更加狭窄,同时也不利用当地的长久发展,开展清理“高考移民”有着深刻的现实必要性。“他们在老家接受高水平的教育,却要来这里和我们争抢有限的招生指标,太不公平了。”则表达出了迁入地考生和家长的共同心声。
因此,在当前教育区域化差异明显而又短期内不能缩小的情况下,限制“高考移民”将更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只有让“非富即贵”者死了“投机”考学这颗心,才能保障落后地区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受优质教育。当然,要确保教育的真正公平,还须要打破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发展水平极不平衡的格局,不断进行诸如“探索完善边疆民族特困地区加分政策”“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等方面的有益探索,不断消除一系列影响考试公平、招生公平的因素,不断通过制度设计弥补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从而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公正。唯有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的美好夙愿才能梦想成真。
稿源:荆楚网
作者:薛建成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