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丰县县委统战部一名科级干部近期被曝欠债跑路。记者调查了解到,当事人不仅自己直接注册公司经商,还利用高息诱惑“集资”,欠下至少数百万元债务。(12月23日 《经济参考报》)
细数近年来发生的基层干部“欠款跑路”事件,从广东阳江市地税分局局长林其军携上亿元借款跑路,到湖南辰溪县农机局米仁春疑欠下巨额债务“失踪”,再到江苏沛县商务局的刘某被曝欠下大量债务“失联”,无不是以“经商”为幌子,以“干部身份”为砝码,向同事、同学、属下借钱,再转而以高利息投放给企业,最后因资金链断裂跑路。
按照新的公务员法规定,官员是不能经商的,违者要被撤职。想必这种规定少有人不清楚,却不知为何这些基层干部能公然成为某公司的代表,并且堂而皇之的以“老领导”“老同事”“国家干部”身份,圈来高额资金。在笔者看来,“干部身份”的含金量是其成功圈钱的最大筹码。
有句话叫县官不如“现管”,这些搞圈钱的干部虽大多职位不高,但因为其处于行政体系的末梢,如财税、住建、农林、招商及各地乡镇党委书记等,手中都握有实权,在基层的能量很大。加上在一些地方,基层干部不利用关系搞点生意会被人笑话“没能力”,而相关主管部门又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干部违规经商的“运动式”清理效果也欠佳。如此“天时地利人和”,又怎能遏制钱权媾和的顽疾。
古语有云:“郡县治,天下安”。基层干部的工作能力、思想作风、文化素养、道德品行如何,对于一个地方、单位和部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百姓福祉,至关重要。但是在 在市场经济大潮下,基层干部队伍面临着严峻考验,一些基层干部以“干部身份”为砝码圈钱就是其中非常严重的问题。笔者认为,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权力也是醉了,醒酒的汤药还得再“猛烈”些。只有将个人事项的申报制度覆盖到科级干部群体,并通过配套惩罚措施及不定期抽查核实等方式,逐步建立全过程的监管机制,让“权”“利”彻底分家,才能从源头上杜绝基层干部圈钱现象的发生。同时,笔者也衷心的希望基层干部经常自警自励,谨记“良田千倾不过一日三餐,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时时处处把握好自己的人生舵盘。切莫像“欠款跑路” 的人一样,过着食不甘味,夜不能寐的日子又是何等悔之晚矣。
稿源:荆楚网
作者:李心娇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