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又要看宣传片,有没有想吐的?”12月24日有网友爆料称,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在平安夜,组织学生观看中华传统文化宣传片,教室门口有老师把守,并称将处分过圣诞节的学生。截至发稿,该校未作回应。(12月25日《新京报》)
说当代中国人的信仰真空也好,商家出于商业目的对西洋节日的过份炒作也罢,圣诞节这个西方的传统节日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到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意识、文化情节甚至生活习惯,已经是不可逆转的事实。无论文化学者如何呼吁应当重建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在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这种呼吁终究是显得那么地“不接地气”。
地球村在时空上的距离已越来越小,不仅西方在影响着中国,中国也同样影响着西方。文化应当共通共融,但个体性同样应该坚守和保持。在这一点上,随着物质生活的大跨度繁荣,中国人内心对自身传统文化的认可确实已出现了空洞。即便对于为之热力追捧的圣诞节,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它的文化由来与精神内涵?在近乎狂热的跟风与追捧中,无怪乎网友这样调侃:无论什么节,我们都会将其过成“双十一”。
从这样的角度出发,大学强制性禁止学生过圣诞节,其维护中华本土文化的“主权意识”不可谓不“用心良苦”,也颇有些“痛心疾首”的味道。但这样“卫道士”的方式也确实值得商榷。世界上最无法禁锢的,便是人的思想;而最残酷却也最无效的囚禁,便是为人的思想设置牢笼。以大学而言,培养学生的人格独立与推崇学术自由是其灵魂所在。似西北大学现代学院这样抵制西方节日的制度手段,关住的是学生的人身自由,锁不住的却是对“飞出去”的向往以及发自内心的抵触和反感,这种伤害,远比学生上街聚会狂欢、盲目跟风要大地多、严重地多。
大学之所以称之为大学,以其对文化的包容并蓄,以其对思想的海纳百川。控制人身、禁锢思想,从来都不是大学的教育制度所应具有的举动。与其用简单而粗暴的手段禁止学生过圣诞节,不如用传授知识、弘扬学术的方式解析西方文化,讲授何为真正的圣诞节,用理性的方式带领学生走进宗教文化对世界的善意与优雅,让他们知道,浪漫而温暖的圣诞节,绝不仅仅只是街道上的人满为患以及网络上的疯狂购物。若能如此,才是大学应当具有的胸襟与情怀。
想起梁实秋先生在散文《送行》中的一句话:“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这话投射在大学教育中似乎也别有深意。大学教育的意义,在于接引人从无知走向理智,从懵懂步入光明,而因为个体的偏差,实际中的教育是无法对每个人都起效的。有智者,自会在教育中明辨是非、获得精神世界中的自我。而对于校园外“变质”的喧闹与嘈杂心怀向往的,想去的,还是让学生去吧,留不住的,又何必强求呢?
稿源:荆楚网
作者:王明远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