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两条新闻格外引人注目:一则是人民网报道,湖南高校学子着汉服高举标语“抵制圣诞节”,一则是《华商报》消息称,西安一高校平安夜封校:谁过圣诞节处分谁。
对于中国人该不该过圣诞节,每年都有各种纷争的声音,拥护者认为,我的快乐我做主,过洋节开洋荤是我的自由,洋节符合年轻人求变、求新的心理和思维,所以受宠在所难免;反对者认为,中国有那么多传统节日不重视却要媚俗西方洋节,这是丢掉文化的魂。过“洋节”是在自虐传统文化,总一天会使得传统节日崩溃。云云。
其实,文化无国界,文化是多元的,总是在发展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中国人可以过洋节,外国人也可以过中国的节日。诚然,传统文化是需要要保护的,但是,保护不是排斥,尤其在这个开放的时代,文化竞争的首要前提,就是平等与开放,合理利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论及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时强调指出,“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但是中国人过洋节,不能稀里糊涂,尤其是一些年轻人对圣诞节等洋节热衷,但他们未必对洋节有很清楚的了解,稀里糊涂过洋节。我们看看老外是如何看待中国人过洋节的?英国《金融时报》12月24日发表文章称,“圣诞节”这个节日对于一些西方人来说,意味着宗教、历史与传统,但在大洋彼岸的中国,这个节日却堂而皇之地演变成了“购物节”,坦然地只关乎金钱和欢乐。在中国,圣诞节与历史、传统、亲属或礼物转送无关。
圣诞节成为中国人的狂欢,稀里糊涂的“烧钱节”,圣诞节成了“圣诞劫”,花钱买玩乐,文化无意识,有悖于过节的初衷。无论是“洋节”还是“土节”一旦被人妖魔化为一种充满利益冲动、低级趣味的游戏时,它存在意义必将大大折扣,失去自身存在的价值意义。
中国的社会学者认为,圣诞节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狂欢,这与工作太过辛苦有关系。中国的上班族工作压力非常大,因此他们会抓住任何机会让自己开心一下,这也许是填补精神空虚的一个方式,给困苦烦恼了一年的中国人带来精神上的宽慰。这话虽有一定道理,但是不要忘乎所以,圣诞节可以过,但不能盲目过。圣诞节一旦成为“烧钱节”,毫无反思和节制的纵欲,追求快乐、挣脱束缚只是滑向千人一面的疯狂购物、纸醉金迷,达到疯狂的地步,那么对青年来说就会成为一种“精神鸦片”,构成一种快乐毒害,根本不可能增强传统文化的集体意识,也不可能提升本土文化的主体性。
稿源:荆楚网
作者:吴玲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