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发帖子称,大量12306用户数据在互联网传播售卖。根据该平台披露的信息,目前已知公开传播的数据涉及用户数为131653条,尚不清楚是否有更多用户数据被泄露。12306网站昨日对此回应称,网上泄露的用户信息系经其他网站或渠道流出。(荆楚网12月26日)
这次12306用户数据泄露,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仅购票官网被指为“罪魁祸首”,其他网站或渠道也成为“嫌疑犯”,诸如360、猎豹、搜狗等第三方购票网站、抢票软件都纷纷“躺枪”,本来惨烈的春运抢票又蒙上信息泄露的疑云,让公众心中添堵又添慌。
近年来,互联网给我们生活带来便捷服务的同时,用户信息泄露也随之而来,与互联网相关的社交、购物、金融、就业等服务飞快发展,但是信息保护一直滞后,给客户数据泄露留下了巨大隐患。有报道分析,“用户信息泄露的背后隐藏的是产值高达上百亿元的黑色产业链。从卖方、中间人到买方,一个打包‘信息’甚至可以叫价上百万元,有人利用信息诈骗,有人买断竞争对手的用户资源,有人给用户发广告或垃圾信息牟利”。
尽管,早在2009年,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罪、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就已入刑,但对“公民个人信息”的定义,“非法获取”的定义,仍然不明确,而信息被泄露用户所造成的经济或精神损失也未明确界定。此次12306信息泄露,最大的受害者当是用户公民,可以想象,当泄露信息的网站间相互推诿扯皮时,公安机关会介入调查,案件破获后,该追责的追责,该罚款的罚款,而被泄露群体只能自认倒霉,之后此类犯罪还是“风起云涌”。
笔者认为,堵上个人信息泄露的缺口,首先,亟待从“顶层设计”加以破解,加快《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出台,让系统解决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有法可依。其次,从技术层面为用户信息“加密”,建立信息“安全网”,尤其是金融、交易、交通、教育、医疗等大众服务类企业网站要打牢安全“补丁”。另外,相关监管部门不能坐视不管,对于信息泄露乱象,该主动作为,对于窃取和售卖用户信息的企业或个人,要加大惩处力度,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提高其违法成本。
只有这样,多方联动,打牢信息安全“补丁”,才能减少非法获取和倒卖信息,拧紧信息泄露的安全阀,让公民个人信息不再“裸奔”。
稿源:荆楚网
作者:胡星星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