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多名学生齐刷刷在父母面前下拜磕头,在父母的头上拔下一根白头发,永远留念。昨天上午,嘉定区民办斌心学校举办的“孝敬文化节”上,学生和家长泪流满面,场面感人。此外,活动还有一项主要内容:在庄严肃穆的乐曲声中祭奠华夏万姓先祖。有学生家长表示,学校以如此盛大的场面向学生普及传统文化,很感动。不过,作家、教育学者叶开表示,90年前,孝道就被指为文化糟粕,我们在推广时要有所选择。(1月12日 新闻晨报)
“孝敬文化节”上,800多学生在父母面前下拜磕头,阵势宏大,氛围浓厚,要想不被感动,还真是一件难事。然而,就有学者对此进行了严厉批评,指责类似活动为“做秀”,“磕头、膝行”更是非人性的礼教。
非议无可避免,要说给父母“下跪,膝行”有多可怕,冠之以“非人性”的帽子却也不尽然,其理由如下:一则,下跪一方是儿女,受跪一方为父母,跪天跪地跪父母,下跪不是人格的自我贬损,而是父母的由衷敬重。二则, 从风俗上来看,“下跪”只是一种礼节,而非文化“糟粕”。扫墓祭祖等一系列重大场合,给自己的祖先、父母鞠躬固然可以代表心意,但“磕头”也很是常见,要说“鞠躬”多么科学高雅,“磕头”为“非人性礼教”却也难以服人。三则,从历史上演进来看,“跪”这个词语未必时时含有“敬服”之义,早期“秦王长跪而谢曰”“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中的“跪”只是双方互相致意的姿势,后来到了封建社会,跪拜礼才被掺入一种人格侮辱的成份。
下跪并无不可,何以遭到专家的拍砖?因为让人下跪所需要的唯一条件就是:在膝盖弯曲之前,让他的精神、人格先跪下。用鲁迅的话说,这就是“吃人”。你可以看看《水浒传》,无论多么大的英雄见到当官的都要膝盖一软,精神自是矮了一截。现代社会,给官员下跪并不鲜见,下跪上访,跪求放人都体现了对人们对权力的畏服。如此以来,“下跪”被妖魔化为作为封建社会的“青记”,指其为传统文化的“糟粕”也就不难理解。
然而,面对自己的亲生父母,下跪从来都不是“糟粕”,而是敬重。给父母洗脚是孝,常回家看看是孝,下跪之后,膝行至父母身边(距离很近),聆听父母教诲,亲子促膝互动交流,何尝不是孝的体现?况且,在这个过程中,下跪只是形式,所谓800多人,只是氛围的营造,在此情境下,感动是家长,唤醒的却是学生对孝的追忆与重现,正如一位学生所言,
“感觉很难为情的,不好说出口。今天大家都说,我也就说了。要是平常,感觉很肉麻的”。一个“孝敬文化”节让人们有机会被“琐碎繁杂”遮蔽的感情表达出来,让心灵重新变得澄明透亮,这个唤醒来得及时,来得有道理。
北大怪杰辜鸿铭梳着小辫子走进课堂,学生一片哄堂大笑,辜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摆脱辫子的束缚很容易,灵魂的束缚是最难以摆脱的困顿。明此,与其关注“下跪”,不如关注“下跪”唤醒了多少心灵,不如关注一个“孝敬文化节”带来多少“觉悟”。
稿源:荆楚网
作者:杜建锋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