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周文郁:官员“艺术家”是怎么炼成的?  

发布时间: 2015-01-20 15:55:41  来源: 荆楚网  作者:周文郁  进入电子报

  日前,中纪委书记王岐山直言:“有的领导干部楷书没写好,直接奔行草,还敢裱了送人。”并批评一些地方书协“官气”太重,“现在有的干部玩过了,飘飘然了,忘记了执政党和老百姓的关系了。”(1月19日《京华时报》)
  网络上有句流行语:“这是一个没有大师的时代”。抛开其中矫情造作的成分,也说明在这个喧嚣的时代,要想取得学术界和大众高度的认可,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一些官员落马后,人们才惊讶的发现他们居然有头顶“书画家”等身份,俨然“大家”“大师”。
  人们常说:“兴趣是成功之母”。按照这种说法,这些“大家”们肯定是因为自己的“雅好”才成功的;然而,联系这些“大家”的官员身份,却很难认定到底是“大家”兼职“官员”,还是因为“官员”成为“大家”。
  曾经有句话:“因为他是领导,所以他是权威;因为他是权威,所以他是专家;因为他是专家,所以他是权威;因为他是权威,所以他是领导。”说来说去,之所以权威专业,还在于领导的身份。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大家”的可信度,恐怕就要打个折扣;“雅好”好的到底是书画,还是背后的名和利,恐怕也不是一语就能够说清的。
  一段时间以来,“官员兼职艺术协会主席”等新闻不绝于耳。当然,一些官员确实具有广博的学识和深厚的艺术积淀。然而毋庸讳言,部分官员热衷书画,其实并不是热衷书画本身,而是在书画掩盖下的权力寻租、名利双收;一些艺术协会热衷于找官员担任职务,未必是看中这些官员的笔力,而是看重他们的权势和人脉,在找政府财政、相关企事业单位赞助时方便打通关节;而企业家肯一掷千金的背后,恐怕也离不开一个“利”字。
  既然有了共同的利益需求,也就难怪“艺术腐败”的不良风气迅速蔓延。然而,不管顶着什么样的旗号,行贿受贿、权力寻租都是党纪国法所不容的。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擅长书法,每留下一幅墨宝,有关单位就要奉上3000至6000元的“润笔费”,最终东窗事发,被处以死刑,成为改革开放后因经济犯罪被处以死刑的省部级高官第一人。
  “好船者溺,好骑者堕,君子各以所好为祸”。身居高位,手握权柄,面对纷繁的诱惑,如果不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警惕,就有可能陷入“温柔的陷阱”,把自己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只有坚守清廉不染的心态,敬畏党纪国法,才真有可能处变不惊,临财不羡。对此,所有领导干部都应该有足够的认知。
  稿源:荆楚网
  作者:周文郁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魏霭琼)
关键词:官员兼职书协;雅贿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