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过后主城连续遭遇重度污染天气,很多人熏制腊肉香肠被看作是导致PM2.5上升的原因之一。1月4日,紧邻重庆的四川省达州市更是宣布,当地空气重度污染的罪魁祸首就是熏制腊肉。(1月21日中国新闻网)
进入秋冬之际,雾霾已是各城市的通病,在“风”也靠不住、“雨”也等不来的大气治理“新季度”,控制污染源自然就成了各地治理大气、降低污染程度的重要方式之一。
众所周知,造成各大城市“四面霾伏”现状的主要源头是工业开工、在建项目,尤其是其中的重化工、高能耗工业项目的污染物排放;其次是各主要城市数量庞大的机动车辆产生的尾气排放;至于其他所谓的污染源头,在这些“特殊贡献”者面前也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九牛之一毛”。
然而,与“雾霾”这个“高大上”的产物一同成长的还有各种奇葩的“造霾说”,有“生柴做饭”产生雾霾说,有“抽烟鸣炮”产生雾霾说,而今更有四川达州“熏肉”产生雾霾说的“横空出世”,瞬间让人“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有网友调侃:“熏了这么多年的肉,第一次如此‘受人待见’”、“每一个城市的雾霾都有自己的味道,熏肉就是达州特有的味道”。
但调侃过后,我们不禁要反思,一些地方和一些部门,乃至一部分专家学者为什么总是拿这些“不上档次”的雾霾源头说事儿,为什么总是和这些不起眼的雾霾“小角色”较劲,难道真的是环保部门和专家学者们的“秉公执法”“仗义直言”?然而,笔者更愿意相信的是其在地方利益和舆论势力上的欺软怕硬,是在坚定治理大气污染决心和意志上的避重就轻,是在应付上级和群众的关切上“虚招子”、“扯幌子”。
试想,倘若环保执法部门的主攻对象真的是地方重污染排放的化工企业,那么损失的则必定是丰厚的地方利税;倘若专家学者猛烈抨击的真的是高耗能产业的巨量排放,那么损失的也必定是其丰厚的舆论造势“援金”。在中央强令推进调结构转方式的高压倒逼之下,在“谣言说百变也成真”的舆论空间,“熏肉是空气重度污染罪魁祸首”之类的“金点子”、“热段子”自然也就应运而生,不胫而走。
但是,熏肉熏出空气污染的论调,怎么听来都“不是味儿”。治理大气污染,构建生态文明社会,是中央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更是广大群众的强烈期盼,各地各部门没有丝毫推脱和变通的余地,如果该管的不管,该治的不治,不该管的乱管,不该治的乱治,阳奉阴违、混淆视听,那本末倒置的就不仅仅是治理方式和治理目标,更是对弥足珍贵的改革机遇的白白错失,对中央各项改革政策的虚与委蛇,对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盼的无情辜负。
老百姓的熏肉,不管熏出什么味儿,年都还是要过的。但如果在落实中央各项重点改革的安排部署上、在回应广大民众的热切期盼上“打折扣、玩花招”、“变了样儿、走了味儿”,这样的部门和官员就必须“停摆”、“下课”,就必须让其有了“熏肉”也过不好这个“年”。
稿源:荆楚网
作者:善呈和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