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北京市第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北京市201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5年预算(草案)报告接受人大代表审议。报告提出,今年北京财政预算将继续压缩三公经费规模,市级单位三公预算将全部降低15%左右。(1月24日《新京报》)
北京市的三公预算降低的比例可谓不小,市级单位的三公预算将降低15%左右,也就是说以往给100元的,现在改成85元了。三公预算的减少,是杜绝浪费的一个有限途径,给的钱少了,也就花的钱少了。但是,在笔者看来,对于三公预算来说,不应该教条的看“降低比例”,检验三公预算科学与否只有一个衡量的标准:还会不会出现无奈的年底突击花钱?
年底突击花钱,已经成为三公预算的硬伤。尤其是最近这几年,每到年底的时候,突击花钱就成了各个地方,各个单位最重要的任务。专家说,这笔钱不花出去会影响经济发展,会影响宏观调控。我们都是普通的百姓,对于这样的理论是难以理解的。或许专家说的是有道理的。但是,当百姓看着这么大的一笔资金必须用“挥霍一空”的形式支持经济发展的时候,无疑会心痛的。这最起码说明两个问题:其一,预算的时候是不科学的,钱花不了不就是预算多了吗?其二,突击花钱的时候,无法把钱用到刀刃上,这是实际上的浪费。
鉴于三公预算留下的种种诟病,北京市在今年的两会上,压缩三公预算的做法是对民意的回应,是值得点一个赞的。但是,这种按照15%左右的比例压缩三公经费的做法也未必就是科学的。
单位与单位之间不同,按照15%的比例压缩,虽然是一视同仁,却不一定符合实际。有的单位兴许压缩15%,就压缩多了,而有的单位压缩50%兴许依然还是给多了。而且,我们还应该看到三公预算压缩了什么?必要的办公用品,压缩了未必就是好事情,而如果该压缩的没压缩,不该压缩的压缩了,对于公职单位的办公来说,或许也会造成问题。在笔者看来,三公预算需要压缩,但是压缩的比例要区别对待。该压缩50%的单位,绝对不能只压缩15%,只能压缩10%单位也不能压缩15%。这就要求,三公预算的时候要多些实际的调研,这还要看这些预算应该让谁来预算?是让监管部门预算,还是让各家单位自己预算等着监管部门审批?
我们更要看被压缩的三公经费的构成,对于迎来送往的经费,对于公务出行的经费,对于烟酒果品的经费,对于吃喝拉撒的经费,就应该是压缩的更猛烈些。而对于保障工作质量的经费就应该是支持的。这就是能不能把预算资金花在刀刃上?
新的一年开始了,各地两会都会陆续召开,又到了两会审查三公预算的时候了,但愿不再面对预算只是“举举手”了。检验预算科学与否只能有一个标准:在2015年年底的时候,还需要突击花钱吗?
稿源:荆楚网
作者:郭元鹏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