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陕西岚皋县安委会在县政府网站发出《生命安全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安全法律是必须坚守的底线》的公开信。1月8日,网友通过网络质疑其与10年前山东威海相关网站文章雷同,涉嫌抄袭。1月14日,岚皋县委宣传部有关人员称,经调查,网民反映情况基本属实,已对公开信草拟的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2月11日 光明网)
威海市安全生产委员会2005年发的一篇文章居然玩起了穿越,10年后,堂而皇之出现在了岚皋县的政府官网上,一封公开信,除了主人翁、时间不同以外其余均是照搬无误,实属“双胞胎文档”,要知道,医学意义上的双胞胎即便相似度高达99.9﹪对于社会大众来说,虽然倍感惊讶,但却也在“承受范围”内,不过,理应“客观真实”“可读性强”的官网新闻文章居然有了近乎百分之百的相似度,就着实不能一笑而过了。
不难发现,这样的奇葩事件并非个案,几年前,一则“河南开封漯河两地官员讲话稿雷同”的奇闻就引爆了公众的敏感神经,两篇讲话稿唯一不同的是,漯河市某官员换成了开封市某官员,而开封市该官员的讲话中竟还有“构建和谐平安漯河”的字眼,被网友戏称为“开封指导漯河工作”。当然,伴随着频现的闹剧,各种猜测和质疑也随之而来,“穿越公文”究竟打了谁的脸呢?
一方面,时下官场,各类文件、发言材料雷同早已经是公开的“秘密”,有的借口事务繁重便走起了“捷径”,有的原创能力不佳,唯有通过“借鉴”方能勉强“度日”,就这样,“文章人人会抄,各有巧妙不同”自然而然成了“文抄公”们公认的“行文准则”,东拼西凑、新瓶装旧酒的小把戏也就连番上演了;另一方面,有的领导干部下基层视察,分明就是一出活脱脱的“情景剧”,“开什么会、会议流程如何、说什么话、和哪些人见面”等等早已经是既定剧情,本来是贴近民心的下基层,却慢慢变了味儿,成了走走过场、做做样子,千篇一律、毫无新意的走访调研催生出官网“双胞胎”的报道就见怪不怪了。
其实,“双胞胎”式报道不仅戳中了公文报道中的些许痛处,更是给形式主义敲响了警钟。此次事件中,相关责任人被停了职,但是,事件的终点却远未到达,如何加强对公文报道的监管?如何切实改变调研走样的尴尬境地?如何让形式主义的闹剧不再上演?这些才是有关部门真正需要直面的问题。
稿源:荆楚网
作者:晟达者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