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2月12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居民教育水平的提高并未创造出更高的幸福感,博士的幸福感甚至不如文盲。整体来看,学历程度更高的人更不幸福,幸福指数最高的是小学毕业生,达到133.3,博士学历人群的幸福指数最低,仅为121.0,甚至低于文盲的130.2。从性别来看,数据一改民间语境中女博士的弱势地位,发现男博士比女博士更加不幸福。(2月13日《新京报》)
幸福感调查不是什么新鲜事,原本已经没有了评说的意义。表面上看,得出的数据很详实,调查的范围很宽广,参与的人群很全面。而实际上,这种调查本来就是来逗你玩的。幸福不幸福怎么衡量?调查单位的幸福指数又是何来?是用秤砣称出来的,还是用精密仪器探测出来的?一说到幸福感的问题,很多人都在反思幸福的意义,反思为啥有钱人不幸福。道理说得头头是道。可是,我更反感的是,为何在搞幸福感调查的时候,总是拿弱势群体寻开心?
幸福感调查这样的事情已经出现了10多年了。有政府部门在发布幸福指数,也有社会组织在发布幸福数据。可是无论是政府的指数,还是社会的数据,都出现了同一种尴尬,总是在拿弱势群体来说事。比如说,政府发布的幸福指数,会说环卫工人的幸福指数提升了百分之多少,种地农民的幸福指数提升了百分之多少,残疾群体的幸福指数提高了百分之多少,好像这些人幸福指数的提升代表的就是政府的政绩。
而对于社会调查机构来说,他们也总是拿弱势群体来对比。有的说,干部不如工人幸福,有的说官员不如群众幸福,有的说富人不如穷人幸福,有的说科学家不如建筑工幸福。这次就更奇怪了,竟然说博士不如文盲幸福。的确,幸福不幸福,和社会地位未必成为正比,和金钱多少未必成为正比,和官职大小未必成为正比。因为,有钱未必就幸福,有权未必就幸福,有知识也未必就幸福。但是,你也不能否认的是,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没钱确实很痛苦,因为这无法满足生活的需要。没权也很痛苦,因为会被权力欺压。没知识也很痛苦,因为没知识就只能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而且,在官员、富人、穷人这些群体中,你说哪个群体感到自己很幸福的人比例多些?
幸福感调查,拿博士和文盲对比的想法是好的,就是为了警示大家,有钱未必幸福,有权未必幸福,要正确的面对社会,面对生活,要学会知足常乐。问题是,当每一次幸福调查,都拿那些“不幸的人”来说幸福的时候,其实就是拿这些群体寻开心,这更犹如向这些群体的伤口上撒盐。当然,“寒窑虽破苦也甜”是一种幸福,但是,谁不想“住着大房子”,“睡着双人床”幸福?再说,能够在“寒窑”里体味幸福的人能有几人?文盲的构成有着很多原因,有的是智力问题,有的是家庭问题,有的是金钱问题,有的是健康问题造成的。他们伤口你们看见了吗?
幸福感调查本来就是虚虚实实无法判断的,如果是娱乐一下也就罢了,但请娱乐的人们别拿文盲说事,也别说在寒风中施工,连春节都要被逼着在工地上吃饺子的人“很幸福”。
稿源:荆楚网
作者:郭元鹏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