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王京凯:“弹簧档案”何以频繁出现
发布时间:2015-03-11 08:24:19来源:荆楚网

  “3.15”临近,作为“打假日”,往年此时总是爆出诸如假酒、假烟等信息,但最近一段时间,“假档案”却成了热门词汇,在档案中修改年龄、工龄和党龄,增删履历和学历的现象频繁曝光。“涉假”档案就像弹簧一样伸缩自如,一会时光飞速,一会时光倒流,有的年龄改小10岁,有的3岁半就上小学,有的科级干部直接改为处级,更有极端如共青团石家庄市委原副书记王亚丽,档案中90多枚公章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是假的,“除了性别是真的,几乎浑身都是假的”。

  干部档案是记载干部的基本信息、思想政治、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工作实绩等内容的文件材料,是历史全面地评价干部、保障选人用人公正公平的重要依据。本应如此严肃的干部档案,何以像弹簧一样伸缩自如呢?

  首先,个人私利在作怪是主要原因。之所以弄虚作假,肯定是因为背后有着诱人的“蛋糕”。干部提拔重用、晋升职称,对身份、年龄、工龄等相关条件有着明确规定,“硬杠杠”达不到,一些人就“硬来”、胡来。为了能满足提拔或晋升需要,千方百计让“死”档案变“活”,以权压人也好,以利诱人也罢,只要能让档案成功“整容”,原则、纪律就都抛诸脑后了。

  此外,监督不力、造假成本低也是档案造假的关键诱因。一方面,虽然目前许多假档案已经曝光,相关部门也已经进行了处理,但在曝光之前呢?没有引起社会舆论或者领导重视的情况下,并没有多少人能去辨明档案的真假。另一方面,即使被处理,往往也缺乏足够的震慑力。据新华社报道,涉及到档案造假的干部,几乎都只是给予党纪处理,甚至可能仅仅是政治前途临时有些阻碍,避一避风头后照样“东山再起”。如此轻描淡写的处罚,必然起不到足够的威慑作用,难怪在干部人事档案中,“整容”者越来越多。

  当然,档案管理工作相对疏松,也是“弹簧档案”频现的重要原因。虽然更改、伪造档案的相关要求规定和程序均十分严格,但在权力或者金钱面前,个别档案管理人员没能够坚持原则、顶住压力,在权力面前给开了“口子”,没能够铁面无私、禁得住诱惑,在利益面前忘掉了“职责”。

  要遏制档案造假现象的出现,必须强化对档案管理的监督,形成科学有效的档案管理监督体系,让干部档案晒在人民监督的阳光下,使造假者的“小动作”无处可藏。同时,要建立完善的追责机制,对档案中出现的涂改造假等现象,在追究造假者责任的同时,也要严厉追究档案管理者以及授意或参与篡改、造假的相关人员的责任,绝不能让肆意造假的“弹簧”伸缩自如。

  稿源:荆楚网

  作者:王京凯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