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近日媒体关注的延迟退休何时开始实行的问题,人社部部长尹蔚民10日在记者会上说,争取今年完成方案制定,明年报经中央同意后征求社会意见,2017年正式推出,方案推出至少五年后才会实施。(3月11日《新京报》)
“延退之争”到现在还没有具体结果,已经说明对这项政策的调整是慎重的。而人社部部长尹蔚民10日在记者会上给出的“时间表”,也预留了较充分的缓冲和适应期。更重要的是,在今后的5年中,可以让相关配套制度的改革和完善,走到实施“延退”方案的前头,并在此期间,通过征求社会意见,发现问题,弥补不足,最大程度保证“延退”方案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实际上,在到目前为止的“延退之争”中,相关部门在力推“延退”的表达上,一直有点“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即使人社部部长尹蔚民10日在记者会上说的,“这项政策的提出主要针对我国法定退休年龄偏低的实际情况”,至少在我看来,似乎算不上“延退”的主要理由。因为,在“延退之争”中,一个关键问题始终模糊不清,即当前的养老金是不是存在缺口?在相关信息中,有说存在很大的缺口,也有说根本没有缺口。不知这究竟是面子关系,还是统计口径上的不同?
然而,只有“养老金存在缺口”,才是对延迟退休的最好解释。延迟退休最直观的效果就是对养老金缺口的补差——推迟支付,延长缴纳,这笔账十分好算。但在大多的官方表述中,延长退休的意义好像不在于此。无论关于“平均寿命”或是“国际接轨”,都很少谈到收支这笔账。对此,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倒是说出了相对切合之际的话,他表示,交多少年,领多少年,这有一定的比例,达到这个比例才可以保证社会保障制度持续运转。如今人类的寿命普遍延长,领取养老金的时间变长,延迟退休符合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这句话的言下之意就是,由于人类的寿命普遍延长,领取养老金的年限增加了,于是造成养老金入不敷出。相比之下,这样的表达更符合实际。笔者为何要“计较”这两种不同的说法?是因为考虑到概念上的不同,有可能会带来方案设计上的不同,也会造成社会接受程度上的不同。如果因为人类的寿命普遍延长了,或者从国际上来看,我们国家的退休年龄已经非常偏早,那么,国情之下也算不上充足的理由。人的寿命长了,为何必定是延长工作“寿命”,而不是安度晚年的时光?而各国的劳动制度、社会保障和就业现状,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因此,不妨把“延退”的原因说的更直接一点。这无非是当初的制度设计,没有考虑到养老金的支付期限在增长,造成的缺口就是必然的了。这其实也是好事,说明生活条件和质量提高了。只有立足于客观事实,才能在应对上更科学合理。如果承认这个“缺口”,解决的方式可能反而变得简单,也可能不是“延退”一条道。怕就怕为了“延退”,罗列出一系列的“好处”而回避基本事实,可能会忽略由此留下的隐患。不说别的,以现在对“二胎”的呼声反观当年的“计生”政策,如果早知今日,或许当初的政策还可以设计的更完美一些。因此,推行延迟退休政策必须慎之又慎。
稿源:荆楚网
作者:知风
(作者:姬学涛)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