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孙家留:“孤烛”的辛酸坚守呼吁社会“众烛”
发布时间:2015-04-15 08:45:15来源:荆楚网

  保康县黄堡镇大安村教学点59岁山村教师董朝兵,因为即将退休,他带的10名山里学生面临无人接续教学的窘境,希望能找到一位有志在大山深处甘愿清贫执教的继任老师。(荆楚网4月12日)

  有一部电影《凤凰琴》,讲述的是山区民办教师在恶劣条件下坚持施教的感人事迹,让我犹生敬意。今天,当我看到老师董朝兵的感人事迹,对坚守大山中的教师敬意更深,深深地为董朝兵“乐于奉献,甘于平凡”精神点赞。

  董朝兵老师被称为“孤烛”,形象生动,寓意深刻。蜡烛精神一直被世人称赞,被予以牺牲、奉献之意,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常被后世之人用来形容老师的奉献精神。像董朝兵这样的老师,被称为“孤烛”老师,是对他的最好敬意。

  “孤烛”表面意思指孤单的烛光,其实寓意深刻,烛光虽然平凡而又伟大,牺牲自己照亮别人,然而“孤烛”除了有牺牲精神之外,还有长期的辛酸坚守之深意,显得更为可敬可赞。

  俗话说:“孤掌难鸣”,“孤烛”也有无奈,因为“孤烛”的力量是微弱的,发出的光是微亮的,燃烧殆尽之后,只能再度陷入黑暗。正如董朝兵老师一人坚守大安村教学点39年,犹如一颗璀璨的“孤烛”,照耀着大山深处,可是终有燃尽的一天,谁又来“接棒”呢?接班的人能否长期坚守下去?

  “孤烛”精神固然可敬,但是更需要全社会的关注,董朝兵辛酸坚守是在呼吁更多的志愿者们到深山中来,成为一盏盏“烛光”,让“孤烛”变成“众烛”,照亮和温暖山区孩子的心。

  愿做“孤烛”老师的接班人,坚守是前提。陶渊明东篱采菊,坚守一份自适;李白醉酒狂歌,坚守一份狂傲;杜甫茅屋疾呼,坚守一份关怀。“孤烛”老师独自清贫执教山村,坚守一份使命,大山深处教育条件艰苦,坚守是“孤烛”老师的精神动力,没有坚守,心灵的支撑早就坍塌。同样如此,志愿深入山区甘做“烛光人”,接棒“孤烛”老师的使命,一定要有坚守精神,没有坚守,只能崩溃,若无坚守之心,莫接“孤烛”之棒。

  董朝兵现象,是我国偏远农村、山区学校的一个缩影,这些地区的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孤烛”,更需要“众烛”。全社会应该关爱我们的山区和偏远农村教育,让他们的心中有一片亮光。

  稿源:荆楚网

  作者:孙家留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