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唐铭:莫让“红顶”成为腐败掮客的代名词
发布时间:2015-04-20 09:53:46来源:荆楚网

  “红顶中介”一词近期有些“火”。“有的中介打着政府的旗号,服务乱,收费高,搞垄断,被社会上称为‘二政府’、‘红顶中介’。”2月2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讲话,引起社会对“红顶中介”的关注。(4月18日新华网)

  树欲静而风不止。近期,国务院减负办组织多部门赴福建、山西、吉林开展了涉企收费系列调查,发现个别单位存在违规收费的行为,如借监督检查名义向企业开展中介服务并收费、违规要求企业负担本应由节能审查部门负担的评审费用等。如此看来,“红顶中介”已到了不可不治的地步,切莫让“红顶”成为腐败掮客的代名词!

  中介,顾名思义,主要起服务、沟通、平台作用的机构,其行为本来是一种市场行为。但是一旦戴上“红顶”的帽子,就带有了浓厚的官味,沾染了行政权力的色彩,就成了“戴市场的帽子、拿政府的鞭子、收企业的票子、供官员兼职的位子”的怪胎。不得不说,随着去年第三轮巡视13个巡视点的巡视问题“账单”全部晒出,让大众为之震惊。结果显示,8大央企普遍存在关联交易、利益输送问题;环保部、文化部两大国家部委,同样被指出违规审批、利益输送、利益交换等贪腐隐患……

  无利不起早。关于对“红顶中介”乱收费的整治,国务院可谓是三令五申。但为何“红顶中介”视其为“耳边风”,究其根源,还是一些政府部门和官员的灰色利益驱动使然。被媒体曝光的“中华医学会”,一年内竟召开了160个学术会议,收取医药企业赞助8.2亿元,其“灰色生意经”至今仍令人质疑。再比如,广西饮用水行业协会受有关政府部门委托抽检桶装水,对交了会费的企业就直接认定桶装水合格,否则就不合格,会费在此俨然沦落为“保护费”。收费之“乱”由此可见一斑。

  毋庸置疑,“红顶中介”们通过形形色色的手续、关卡、资质、认证,蚕食着行政审批改革的红利,甚至产生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滋生了易于腐败的土壤。审计署2014年6月公布的审计工作报告显示,2013年,13个中央部门主管的35个社会组织和61个所属事业单位采取违规收费、未经批准开展评比达标、有偿提供信息等方式取得收入29.75亿元。从被查处的大量案例中可以发现,还有的部门把中介机构当作“小金库”,甚至,还有一些中介机构异化为腐败的“掮客”。

  “路漫漫其修远兮”。正如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张孝德所说,“红顶中介”存在的根本原因就是政府不愿意放权。为此,想要治理“红顶中介”,必须进行触动现有政府部门权力以及背后利益的改革。“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真正让“该放手”的权力回归本位。这既需要政府系统特别是中央政府以身作则,更需要社会监督。唯有如此,才能简政并放权,永葆生机与活力。

  稿源:荆楚网

  作者:唐铭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