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2015)》18日在北京发布,《白皮书》指出,中国有近1000万留守儿童“一年到头见不到爸妈”,而父母通过电话等方式跟孩子保持联系、适量的阅读、玩耍等将有助改善留守儿童的“烦乱度”和“迷茫度”,提升留守儿童的心理指标。(6月18日中新网)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据调查显示,全国6100万留守儿童中约15.1%、近1000万孩子一年到头见不到父母,即使在春节也无法团聚。有4.3%的留守儿童甚至一年连父母电话也接不到一次,一年电话联系一到两次的有885万,3个月通话一次的有1519万。由此可见,对留守儿童而言,父母已成最熟悉的“陌生人”。
由于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没了家庭的温暖,没了父母的呵护,留守儿童大多学习滞后、行为失范、安全堪忧、心理失衡,更容易受到意外伤害。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调研显示,49.2%的留守儿童在过去一年内遭遇过意外伤害;43.8%的留守儿童对学习不感兴趣,49.4%经常没完成作业;39.8%的留守儿童感到孤独,其中经常觉得孤独的留守女童达到42.7%。
留守儿童问题是推进城镇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阵痛。多年来,党和政府出台相关的法规和政策,为留守儿童做了许多帮扶、送温暖工作;各种社会团体积极开展扶助留守儿童公益项目,许多关于留守儿童的纪录片、调研报告,也呼吁更多的人关注、关心留守儿童群体。但与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相比,这样的努力似乎只是杯水车薪。
关爱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和社会应形成合力。一是家长要主动沟通、经常联系,多给孩子思想引导,防止“赚了点钱,赔了孩子”的悲剧出现;二是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和教育力量,创设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通过多种途径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三是对落后地区实行政策倾斜,鼓励农村劳动力还乡创业,或降低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门槛,尽可能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留守儿童寄托着家庭的希望、承载着民族的未来。管理引导不力,伤害的何止一家一户?如何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蓝天,考验着家长的责任意识、考验着整个社会的良知、也考验着党和政府的智慧。
稿源:荆楚网
作者:闲看云起
(作者:沈素芬)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