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一前夕,中央组织部从2800多名县委书记中,选出102名全国优秀县委书记。习近平总书记在表彰会上,对广大县委书记提出4点要求: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发展上的开路人、群众的贴心人、班子的带头人。
在中国的政治管理层级中,县委书记处在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芝麻官、千斤担”,“郡县治、天下安”。这个特殊群体在思想政治上、经济发展上、群众意识上、带领队伍上做得好不好,会直接影响中央号令能否顺畅传递,中央政策能否在基层群众落地生根。
“4点要求”不仅体现了总书记对县委书记四个方面的重点关切,也反映了县委书记内在素质的必然要求。历史和实践是检验观点真伪最有说服力的武器。从焦裕录、杨善洲、谷文昌等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政治上的明白人、发展上的开路人、群众的贴心人、班子的带头人”,是这些县委书记榜样最鲜明的特质。
与其号召广大县委书记做四种人,不如在选拔县委书记的时候,把好门槛,让应具素质的优秀人才进入县委书记的阵营中来。对照“4点要求”,在选拔时至少要遵循“4条标准”。
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就是考核“政治观念清不清”。就是看在政治上是不是清醒,是否可靠。是忠诚于党,一心一意听党的话,还是搞“山头主义”、热衷于“圈子文化”、听少数人的话;是坚信共产主义理想,还是追逐个人理想、搞个人享乐、为个人服务。政治上的不可靠,迟早会朝秦暮楚或腐化变质。
做发展上的领路人,就是考核“创业能力强不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一个县委书记如果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不能带领一方的干部群众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来,一任数年,面貌不改,山河依旧,哪里谈得上领导责任,又哪里谈得上造福一方?不仅没有收获,最终失去的是领导的信任,群众的期盼。
做群众的贴心人,就是考核“群众基础好不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主政一方如果没有群众基础,就像一株树的生长失去土壤。群众意识强不强,群众路线走得好不好,关不关心群众的安危冷暖,有没有真心实意、脚踏实地为群众谋利益,有没有与群众打成一片,都会影响群众基础牢不牢固。没有群众基础,即使群众不把你赶下台,也只能是一出没有观众鼓掌的“独角舞”。
做班子的带头人,就是考核“领导水平高不高”。县委书记官职不大也不小,少则领导几十万人,多则上百万人,工农兵学商样样都有。一个人的力量再强,也管不好一个县。治好一个县,班子最重要;带好一个班子,县委书记最重要。县委书记的组织领导能力高不高,关键在于一个“带”字,能不能团结班子带队伍,能不能带头依法办事、廉洁自律,能不能率先垂范、以上率下,都是检验领导水平高不高的“试金石”。
“4条标准”理应同时具备,偏一不行,避免“一俊遮百丑”。比如,有的擅长发展经济,而忽略“两面性”考核;有的擅长走“上层路线”,而忽略了群众基础;有的政治上可靠,但在引领发展上毫无办法等等,如此这般只能叫“跛腿”,将就使用就会贻误一方,尽管在某一方面优势突出,最好不要放到县委书记这样的“关键岗位”。
稿源:荆楚网
作者:楚平
(作者:姬学涛)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