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李洁霖:道德煽情掩饰了多少丑态?
发布时间:2015-08-02 08:35:45来源:荆楚网

  7月28日,一篇两年前名为《最美乡村教师候选郜艳敏:被拐女成为山村女教师》的报道被网友翻出,引发关注。河南姑娘郜艳敏也重新回到公众的视野,她在21年前被拐卖到河北曲阳下岸村,受尽磨难后成为该山村小学唯一的女教师。郜艳敏的传奇经历被报道后,当地政府认为她揭了“家丑”,她险些被辞退。(7月30日《华商报》)

  网友称:本该上《今日说法》的事件,却上了《感动中国》。笔者私以为这种说法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最美被拐女”的焦点所在。

  看看那篇早已被喷的狗血淋头的报道是怎么描述郜艳敏的:“因为她是村子里学历最高的人初中毕业,她成了村小学的代课教师,因为孩子们渴望的眼睛,她选择留在了带给她痛苦和屈辱的异地他乡。因为一份本能的大爱,她饱经苦难的生命像美丽的山花绽放。”作者的逻辑可以用流氓来形容,他轻描淡写的一笔带过郜艳敏被拐卖、被贩卖、被凌辱的悲惨事实,无视其无奈命运背后的罪恶之手,一味进行华丽空洞的道德煽情。整篇文章都传达着一种观点“牺牲自己拯救他人的人越多越好”。

  敢问,这是一种怎样的三观?这是怎样一种替罪恶正名的无耻行为?然而,歌颂其伟大精神绝非仅这一位作者。郜艳敏2007年曾入选“感动河北人物”, 2009年她的经历还被改编成电影《嫁给大山的女人》,主题是“一曲感人至深的亲情大爱之歌”。我们看到,媒体和政府都在精心地将郜艳敏打造出一个“无私奉献”的典型模范,试图将此种形象全方位、体制化地嵌入到公众的心中,从而抹去背后值得追问的事实。

  难道所谓“最美被拐女”背后最应该关注的不是人口贩卖问题、义务教育缺位?难道最应该质疑的不是政府不力和监管漏洞?媒体和公权力合力造出的“感动大戏”真实目的不在于感动,而在于掩饰罪恶的真相,麻痹一颗颗有良知的心。

  然而,道德煽情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常见的一种话语形式,什么“最美”、“感动”、“崇高”等词屡见不鲜。没错,个体能做出舍小家顾大家、牺牲自我奉献社会的行为确实可歌可泣,但是一个健全的社会绝对不会大肆鼓励其人民无私牺牲、舍弃己利,因为保障人民过得幸福、有尊严的生活是其政府的天职,这种责任不应该转让给个体来承担。

  之所以极力强调个体牺牲、强调“至圣般”的道德,无非是掩盖其制度性的缺陷。贫困地区教育资源不足?留守儿童无人看管?那就鼓舞人们去支教;落后地区建设资金不足?那就号召爱心人士捐款。本应由政府负责的领域就这样寄希望于了“充满爱心”、“崇高”的个体公民。

  当公权力推卸责任和一味道德煽情成为了理直气壮的习惯,便不难理解“被拐”暴行变身含情脉脉的美事这种奇葩的社会现象了。

  稿源:荆楚网

  作者:李洁霖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