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少年对他们所能接触到的唯一的“知识代言者”——底层学校中的教师,更多的是“瞧不起”。正如云乡学校九年级一个男孩所言:“他们算什么呢?在这个社会里绝对属于被淘汰下来的‘产品’了,在社会上也没什么尊严,所以就只有在我们面前装装权威耍耍威风而已。我敢保证:在他们那批同龄人中,我们老师绝对是成绩最烂的差学生,否则他们也不可能到农村学校里来当老师。”(8月17日《中国青年报》)
学生瞧不起老师,从表象上看无非两方面原因。一是老师缺乏人格力量,不足以让人瞧得起,二是人穷志短,经济地位决定社会地位,收入没能体现劳动价值,也让人瞧不起。再往深一层想,学生瞧不起老师,也意味着师生关系的重构。
近些年来,师生关系是人们经常谈论的一个话题,听到更多的是感叹。原来家里有学生,经常听到对老师、学校的牢骚;现在家中有老师,经常诉说对学生的不解和怪诞之感。师生之间应该是一种什么关系?恐怕做过学生的人,各自经历感受也不一样。老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多半强调的是尊师情结。
社会风气的滑坡,校园里亦不可能独善其身。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等问题,实际上是教师利用职务便利,向学生及家长索取好处。无论传统节日,还是教师节,学生争相向老师表示“心意”,早已是公开的秘密。有一位子女当教师的熟人曾私下向笔者的透露,每年学生送的购物卡用不完。有一位小学班主任老师,因难以摆平,只好班干部一月一换届,以满足家长和学生的“当官”愿望。如果都不去送,也就扯平了。人人都想从中讨个巧,不仅使风气越来越坏,也污染了学生的心灵。可见一只巴掌拍不响。
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期望很高,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师德师风的满意度并非理想,落差甚大。农耕经济条件下的师生关系怕是已失去土壤,难以得到普遍认可。市场经济的作用无处不在,重构人际关系乃客观使然,当然也包括师生关系。
穷老师难教富学生,自古然之。在中国农村逐渐富裕和日渐分化的当下,农村老师作为在底层社会中的知识代言人,很容易成为“读书无用”的天然论据。农村老师收入差的尴尬,是被“瞧不起”的重要原因。解决教师收入差距,教育资源切割要有一个洼地倾斜机制。
偏远学校,尤其是乡村学校为什么不吸引优秀教师?主要原因是教师的待遇差别太大。据一位在湖北农村任教近40年的中学教师介绍,在农村的月工资2600余元,而在武汉市同级别的老师的月工资4000多元;在农村每年有住房公积金4000余元、绩效工资近9000元、门诊医疗费仅500元,而在武汉市每年住房补贴1.56万元,每年绩效工资1.8万元,每年门诊医疗费4800余元。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待遇之差,才是偏远学校老师底气不足的答案。
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化,重在教师的待遇上。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的待遇,包括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待遇,使他们既得实惠,又能得到社会实实在在的尊重,才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学校教师的待遇是最好的现身说法,更是学生衡量知识价值的参照系。
教师只有做得像个教师,待遇能够维护体面,才会赢来相应的社会荣誉和尊严,师生关系才不会从“师道尊严”滑向另一个极端。
稿源:荆楚网
作者:张全林
(作者:杨虹磊)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