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和蓝色的笔迹交织,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珠田乡大垅村最近几年的收支情况。从2008年起,负号开始和“扶贫项目”一道频繁出现在账单里——“修建村村通公路”7个字后面,跟着“-70万元”的字样;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一起出现的,则是30余万元的欠款。(9月9日《中国青年报》)
公路通了,群众富了,村子穷了,支书走了,村庄越“脱”越贫,缘何走入如此怪圈。原来村干部摊上“事儿”了,摊上“大事儿”了,村干部不仅要会修路、还得能躲债、更要会“要钱”,因此,与包工头“躲猫猫”,给领导“陪吃陪喝”,哭穷、装穷、喊穷都成了优秀基层干部的“标配”,因为只有更穷才能不穷。
村里能人王建红好好在县城跑生意,日子或许还算小康,乡里领导专门找他回村任党支部书记负责修路,有着国务院审议通过《全国农村公路建设规划》中的1000亿元投资,有着乡里领导的拍胸脯保证,秉着一颗为民服务之心毅然回村里为人民造福,回来欲大干一场时才发现掉“坑里”了。修路前领导将你当个宝,路修后领导将你当根草,有路没路两个样,现在只能东躲西藏过日子,“咬牙切齿”却又无可奈何。
“财政比较困难”是万能答复吗?“不具有强制性,各村应根据实际情况量力而行”一句风凉话,交运输局就能撇清所有关系吗?这样的扶贫只能变成“糊贫”。地方各级政府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财政投入,具体投入多少要明确,不能总含糊不清的吃“麻麻鱼’,以防扶贫款装入某某某的腰包。别说不知道基层搞一个项目多少钱,那就是失职、渎职。以为把优秀人才“骗进来”扶贫就大功告成了,总想让基层干部为“烂尾工程”埋单,那样只会把他们逼上梁山,扶贫也将变成“盆景”工程。
国家花“大价钱”、出大力气扶贫,却为何贫困村争夺大战竞争仍然如此激烈,有的村路虽通了、条件也好了,但欠下一屁股债,只能指望扶贫项目这块“香饽饽”改善条件,要真正摘掉“贫困帽”,扶出“真贫”,仅靠中央财政独挑大梁绝对不行。只有地方财政配套到位,给中央“扎起”才能摆脱“年年扶贫年年贫”的“怪圈”,让基层干部光明正大不靠贫困走“致富捷径”,让村子通得了公路,富得了群众,留得住支书。
稿源:荆楚网
作者:林雯
(作者:蓝镭)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