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有媒体盘点了一些落马官员五花八门的绰号——“推土机市长”、“拆迁大佐”、“玉痴省长”、“发审皇帝”、“武爷”、“搞定哥”等等。文章称,这些对官员形象的别样概括,实际上暗藏不少“信号”。(《工人日报》11月)
绰号,也叫外号、诨名,是根据某人的一些特征而起的生动形象的代号。《水浒传》中梁山108将各个都有响当当的绰号,让人记忆深刻。近年来,官场上也涌现了一些大名鼎鼎的绰号,“拆迁大佐”、“玉痴省长”、“武爷”……这些绰号来自民间,是群众根据官员的举动勾勒出的生动“画像”,是民意的表达。因此,对于官员的绰号,却对不能只是莞尔一笑,其背后深意不容忽视。
从绰号中不难看出,其中饱含了群众对官员的浓浓不满,讽刺意味十足。拆迁大佐,在拆迁项目中“只手遮天、无所畏惧”,竟然说“同意搬迁的大大地好,不同意搬迁的大大地坏”。玉痴省长,迷恋各种玉器,成了有求者的寻求利益的“敲门砖”。“武爷”,在训斥下属时则像“真就像大哥教训小弟一样”,十分江湖、霸气十足。还有诸如“许三多”、“五毒书记”、“三光书记”等等,这些小绰号的背后都藏着“不可告人”的大内容,是对干部的作风和形象的警示。笔者以为,当坊间流传出某位官员的小绰号时,相关部门就应该据此来考察干部一番,毕竟有句老话叫无风不起浪,查一查,或许就能拔出萝卜带出泥。
不可否认,在官员的绰号中也有满满的正能量,比如“活菩萨”孔繁森、“女包公”任长霞,这些都是人民对他们一心为公、执政为民的肯定与敬重。但是绝大多数的绰号指向的是一些官场陋习和一些干部的违纪违法行为,暴露的是这些官员对权力使用中出现的偏差。因此,相关部门不妨把小绰号也当作一封“举报信”,本着“不漏一人”的态度,抓早抓小抓苗头,以免将来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而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也应该把这些“绰号”当成一面镜子,对照自身,把绰号的警示牢记心间,做一名真正为民的好公仆。
稿源:荆楚网
作者:尤燕
(作者:姬学涛)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