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韩玉印:“中国制造” 不可在“学生工”身上揩油
发布时间:2015-12-22 08:44:09来源:荆楚网

  在国内外经济大环境的作用下,“中国制造”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作为中国制造业的典型样本,珠三角地区有着标本意义。北京青年报记者近日走进珠三角,试图通过这里洞察到中国制造业的真实生存状况,记录下中国制造业的突围之路,探寻到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第三篇解读生产线上的特殊群体“学生工”。(12月21日北京青年报)

  经济大环境下,“中国制造”正面临着两方面的挑战:“用工荒”的挑战和技术转移升级的挑战。但值得肯定,“学生工”救不了“中国制造”,更不可依靠在“学生工”身上揩油维持生计。

  从一个正常的初中毕业生走进民办学校,再到学校安排的工厂顶岗,这种廉价劳动力的获得过程,不仅让学生及家长有上当的感觉,而且高强度的重复劳动,以及恶劣的工作环境,也让实习学生没毕业就已厌倦工作,从而加重了“中国制造”的“用工荒”,大多数“工龄”都不超过6个月,更培养不出自己的技术工人,如此恶性循环只能使得“中国制造”与国外发达国家制造距离越落越远,这对于“中国制造”来说无异于“饮鸩止渴”。

  “中国制造”走出困境不是不可能,但靠雇佣“学生工”解燃眉之急,肯定是行不通的。笔者认为,“中国制造”走出困境,第一必须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技术升级,通过降低生产成本,解决待遇问题,和“用工荒”的问题,才有可能与外国制造竞争;第二,二十一世界人才是关键,留住人才,并形成自己的技术力量,就必须改善工作环境,降低劳动强度,让待遇留人,使既来之则安之,才能在经济大环境下有一席之地。

  稿源:荆楚网

  作者:韩玉印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