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评论员文章:在“供需”改革中弘扬雷锋精神
发布时间:2016-03-05 11:44:23来源:荆楚网

  “雷锋精神,人人可学”。

  恰逢全国“两会”,又到学雷锋纪念日,各行各业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弘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跨越时空的长河,雷锋精神在神州大地历久弥新。

  欣喜于雷锋精神的活力,也要看到现实隐忧。据报道,上海超六成市民“怕惹事上身”不愿学雷锋,近六成市民“怕惹事上身,好心没好报”,近五成“怕被人误解,遭人非议”,近四成“怕麻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另外,自身能力不足、时间不够、意愿欠缺等也影响到学雷锋、做好人好事。

  生活中,我们常常欣慰“还是好人多”,可在网络上,负面声音却被放大。很显然,对雷锋精神的误解和对社会道德环境的曲解,造成了人们对精神文明现状的认知割裂。

  雷锋精神的内涵很多,除了助人为乐,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刻苦钻研的“钉子”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都值得大力弘扬学习,见贤思齐。而每年的雷锋日,在弘扬雷锋精神的主流背后,也有少数质疑声音,这说明,人们对雷锋精神的内涵理解还没有高度统一,说明在做好人好事的“供给侧”和接受帮助的“需求侧”都还有进步空间,由此可见,弘扬雷锋精神也需要来一场“供需”改革。

  该出手时就出手,但在现实中,学雷锋“供给侧”存在两种问题:一是数量可观但质量不足。举手之劳,人人可为,而一旦面对稍微复杂的局面,即使有心助人也往往束手无策。2015年北京市卫生统计公报显示,北京具有专业急救知识的市民只占全市人口的0.2%。换句话说,没几个人会急救。此外面对消防、搜救等难题,由于技能受限,往往错失良机。可见,学雷锋帮助别人的前提是丰富自己。

  与此同时,另一个问题是助人为乐活力不够,信心不足。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我想,答案自在人心。虽然没有人愿再提起,但是,一系列不当的判决,加上舆论的错误引导,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公众的信任危机,也就是说,“激发活力、提振信心”是“供给侧”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同样地,在学雷锋的“需求侧”也存在两种问题:一是失范。在整体向上向善的社会大环境下,也有少数人利用大家的恻隐之心,碰瓷行骗,敲诈勒索,肆意抹黑雷锋精神。放纵失范,久而久之,必然失控,所以,对这种不合情理法的行为必须及时纠偏,“澄清谬误、明辨是非”。

  另外一个问题,是必须善用新媒体,学会把“需求侧”的要求更好地传递给“供给侧”。按照国际通行看法,中国早已跨入老龄化门槛,另据世卫组织预测,到2050年,中国将有35%的人口超过60岁,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形象点说,“扶老奶奶过马路”的市场还广阔得很,潜力无限。

  面对严峻形势,不得不求新求变,“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相关部门要转变思路、做法,及时沟通供需,矫正要素配置,扩大有效供给,从而实现“你有所需、我必有应”。

  “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抓精神文明建设要办实事、讲实效,紧紧围绕促进人民福祉来进行。而推进学雷锋的“供需”改革,显然就是在引领风气、引领导向,只有为每一颗学雷锋的种子提供生根发芽的环境,才能让助人为乐的星星之火再起燎原之势,才能实现“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稿源:荆楚网

  作者:本网评论员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