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一个充满传统色彩的词汇,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引发代表委员们热议。他们认为,弘扬“工匠精神”将带动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促进企业精益求精、提高质量,使认真、敬业、执着、创新成为更多人的职业追求。(3月7日新华社)
二战时期,巴顿将军了解到,在牺牲的盟军战士中,竟有一半是在跳伞时摔死的。巴顿随意抓起一个降落伞包大声要求降落伞生产负责人抱着它上飞机。从那以后,巴顿再没有去过兵工厂,盟军也再未发生跳伞伤亡事故。谈及经验,巴顿说:“只有把他和前线士兵的性命拴在一起,把他的安全和产品质量拴在一起,他才会竭尽全力。”
虽没有战争的那样残酷,但是在每个人都应该将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战场,“质量是生命”是更古不变的真理。一件产品没有质量就失去市场,一个企业不讲质量就无法生存。同样,深化改革是攻坚战,一件工作不讲质量,就会出现各种隐患,事业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各种因质量问题而发生的事故所产生的后果让人痛心不已,教训深刻。因此,用“工匠精神”开创“质量时代”,不是简单地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标准,而是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的全面、立体、全方位提升。
意识决定行动。空架子、花摆设、只图数量,马马虎虎就能过,影响的是事业的成败。质量长期上不去,工作经常出差错,终究是质量意识不强。质量要上去,思想就要沉下来,必须提升高度,树立“质量决定存亡、决定兴衰”的认识;拓展宽度,增强全社会“人人都是质量主体”的意识;增加深度,强化工匠精神,形成人人追求质量、人人创造质量的浓厚氛围。坚决摒弃慵懒散浮拖,丢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在每一件工作上,时刻绷紧质量第一的弦。
规矩决定品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一件产品的生产,每一件工作的实施都有一定的严格的工序程序,都有精确的的要求。这些要求就是规则。不仅要看得重,更要抓得实,规则一旦被突破、走样和偏移,质量就没有任何保障。大国工匠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都做到精益求精,没有丝毫偏差和漏洞,这不经得益于动作的精准到位,更在于苦练千遍万遍,程序已经在他们头脑中形成固定模式,已经形成“重视质量、崇尚创新、追求卓越”的自觉习惯。同样,在每一项事业中,“质量是生命”一定要作为每一个置身事业中的干部群众的红线,马虎不得,按规矩、程序和制度办事,深耕细作,精益求精。
监管决定质量。一米生百病,追求效益、贪图方便总是有不顾章程、规矩,只讲量而不讲质的事情发生。每一个行业、产业,每一项工作的监管都有系统的条例,关键在于监管必须严实相加,着眼于建立统一高效的技术支撑体系、综合监管体系、社会信用体系、责任追溯体系。规矩绝不能成为一纸空文、一腔空谈,这其中,必须要斩断不良利益的链条,让监管部门真正斩下利剑,扫除一切“阴霾”,才能让保质保量的的产品让百姓放心、安心、舒心。
倡导“工匠精神”,体现了一种价值观,可以推动改观一些人身上存在的“差不多精神”,呼唤每一个人不只是把工作当作养家糊口的手段,而是树立起对职业的敬畏、对工作的执着、对产品的负责,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专注、执着、坚守、耐心、淡然、精细,每一点做到位、做到极致,才能正在让中国的“工匠精神”开创“质量时代”。
稿源:荆楚网
作者:余东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