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日上午,当总书记走进会场时,藏族的王玉虎代表、蒙古族的诺卫星代表、土族的何峰代表分别向总书记献上洁白的哈达,表达对党中央和总书记的敬意。习近平请他们转达对各族人民的祝福。总书记强调,我们不能欠子孙债,一定要履行好责任,为千秋万代负责,要有这种责任担当。(3月10日新华网)
每年两会,生态文明建设都是媒体记者、社会公众、会场内外关注的焦点。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也深刻影响着我们国家的未来。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用“美丽中国”勾画出了未来中国的壮丽图景,要让“美丽中国”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然而,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对环境保护高度重视、投入巨大,环境污染加剧趋势总体得到遏制、扭转。众所周知,环境素有“易污染难治理”的特点,然而部分地方却仍然走着“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让原本不堪一击的环境保护工程显得更为复杂艰巨。甚至在一些地方,诸如政绩工程、面子工程等制造所谓“短期政绩”的重大决策,尽管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让地方政府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在政绩的诱惑下,毅然放弃环境和生态保护成了一些地方政府的自觉选择。
庆幸的是,为扭转这样的被动局面,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倒查机制,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追责的对象直指地方政府主要领导,传递出中央治理环境“动真碰硬”的决心。终身追责制度的建立,抓住了当下环境问题的一个“老大难”问题,也必然会对各级决策者起到威慑警示与政绩导向作用。
终身追责的关键是新债不欠,旧债要还。终身追责给长期透支的生态环境休养生息的空间,也已逐渐成为社会共识。当然,把这种理念种进大地,让共识化作现实,不仅需要各级政府、各行各业的积极落实,还需要全体社会成员拥有先进的知识观念和生活方式。
生态环境和资源问题突出或者任期内生态环境状况明显恶化,既与领导干部在政绩问题上政治责任感不强、认识水平不高有关,还反映了决策失误之后问责力度过轻的现实问题。首先,要通过改革干部政绩的考核办法,遏制干部的政绩冲动,将政绩考核重点由形象工程转移到民生工程。其次,要加大生态环境破坏的“举债者”的责任风险,实行谁“举债”谁“还债”,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对生态环境的责任追究的终身追责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因此,总书记提出“不欠子孙债”也是给官员的施政方针、理念和决策提前打好“预防针”,对“欠了子孙债”的官员,则要让他们付出政治生命的代价,警告官员即使提拔了、调离了、退休了,也要将自己给生态污染留下的“欠债”还清,给造成破坏的生态环境一个交代。
稿源:荆楚网
作者:梁子叙
(作者:刘展)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