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东湖观点

胡欣红:对小商贩的呵护,关乎大学精神

发布时间:2016-06-02 15:00:26来源:SRC-13

  近期,为了落实新的校园规划,中山大学要求学生宿舍门口的30年修鞋摊搬迁出校园。一些学生听闻消息之后,通过各种渠道向学校表达难舍之情。他们强烈建议校方,将现有的校内小商铺视为需要改造升级的生活服务功能区,而非简单地清除,呼吁校方“小心呵护那些漫长历史中生长出的人情与文化”。(6月1日澎湃新闻)

  校园改造,建设“宜教宜学、整洁有序”的校园环境,本是皆大欢喜的好事,饱经三十多年风雨的修鞋摊,早已破旧凌乱,确实与不断翻新扩建的校园显得格格不入。但问题是,学生们的反应何以如此激烈呢?追逐时尚,“喜新厌旧”的90后大学生,何以如此集体“怀旧”呢?

  或许,我们可以从署名为“中山大学校园发展关注组”的一封信“中大学子致校长:为什么我们坚持留下修理摊?”中窥见端倪。执笔者认为,中大师生有修车、修鞋、修伞等现实需求,修理摊是大叔们生计之所系,还承载了中大的历史记忆。

  简而言之,中大的一纸“搬迁令”,既影响了学生和修鞋大叔的“民生”问题,更伤害了很多人的“中大记忆”。诚如中大校园媒体“中山青年”所发布的《“我们就像中大的家里人一样”:李大叔夫妻和他们的修鞋摊》一文所形容的:于不少中大人而言,它解决着日常琐碎的需要,也是茶余饭后谈笑风生的地方……这样的场景,已经在这片土地上延续了三十多年。李大叔的修鞋摊早已作为校园的一部分融入几代学子的大学记忆里,也融化在中大校园文化的底色中。

  毫不夸张地说,中大搬除老修鞋摊之举关乎大学的包容精神。没有充分征询师生意见便下令搬迁,更让人怀疑这是不是少数人的“面子工程”。大学不是某几个人的大学,而是所有相关者的大学。一个在中大工作整整32年的修理摊大叔,是理所当然的“中大人”,已经成为许多人“中大印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岂能说搬就搬?

  此外,这还涉及了校园规划的认识问题。齐整美观固然是宏观规划的应有之义,但如果罔顾现实与人情一味追求“光鲜亮丽”,却往往会陷入简单僵化的误区。对此,中青报评论文章引用了加拿大规划学者简·雅各布斯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予以印证说明。雅各布斯早在1961年就严厉批判了将街区及社区简单化、规模化、统一化的设计思路,认为这种表面光鲜亮丽的规划,是在扼杀城市的活力,会失去街区之间相互照看的“街道眼”,不利于百姓的日常生活。从城市生态学和社区认同感的角度,非正规经济业态在各个尺度上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基于楼道尺度的生活型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街坊邻里的社区认同感。换而言之,局部地段适当无序不仅无伤大雅,这种看似不应该的“包容”,反过来还能增进整体的有机融合。

  面对学生的“请命”,中大党委宣传部表示“正将建议纳入考虑,与各方协调沟通,但具体方案还没有确定”。中大学子对平凡人物的脉脉温情,闪烁着人文精神的光辉,已经让人眼前一亮。校方是否从善如流,妥善解决此事,让我们翘首以待。

  稿源:荆楚网

  作者:胡欣红

(作者:胡欣红  编辑:姬学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