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写录取通知书作为陕西师范大学的传统,已经坚持了10年。在文化呈现碎片化、快餐化甚至娱乐化、浅薄化的时代,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这种“原始方式”之所以饱受人们的关注,是因为这是一种了不起的坚守。而这无疑也与当今大学“传承文化、引领社会”的精神内涵相契合。(7月18日《广州日报》)
诚然,大学不仅承担着教学、科研以及服务的功能,“文化”也是大学的功能与使命之一。书法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已成为传统文化的一种符号与象征。陕西师大用毛笔手写的录取通知书,散发着墨香通知书的确承载了一定的中华传统文化。但是,据此就认为这是对大学文化的“一种了不起的坚守”,未免牵强附会。
必须指出,“文化传承创新”才是大学的四大职能之一。换句话说,文化既要传承,也要创新。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书法,同样需要与时俱进。在书写工具已经普遍为电脑取代的大背景下,电脑打印录取通知书,不仅在效率上要比手写的更为便捷、更为高效,在字体的选择上也更为多样化。从美观程度上来看,电脑打印的通知书,完全可以做到不输于毛笔手写的录取通知书。死守着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何尝不是一种抱残守缺?
文化传承与创新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形式上的传承,理应包括内容与形式的创新。事实上,近年来不少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印刷越来越精美,在文化传承创新方面可圈可点。
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以清华园为背景,附有清华大学入学纪念卡,象征着即将入学同学将以清华人的身份开始一段新的道路;江南大学今年的录取通知书以“水墨江南”为主题,外页图形由清名桥、墨梅等元素拼合而成,内页采用了云纹、水纹、白描 图书馆、莲花、墨山等元素,背面“笃学尚行,止于至善”的校训,指示着学生怀揣着“书山有路勤为径”的赤子之心,步入大学校园;北京语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印有“宝贝鱼、报北语、跃龙门、闯天下”的招生宣传口号,清亮配色与几何元素相交融,让人眼前一亮;同济大学录取通知书,用红色皮绳将两张折页合二为一,外页使用艺术纸张,内页使用环保纸张,形式创新兼具环保理念;湖南大学通知书以岳麓山为背景,寓意“书山”,以岳麓山下、校园内的湖南大学石碑、岳麓书院大门、东方红广场主席像等组成了具有湖南大学代表性的建筑群……
和上述高校录取通知书相比,陕西师大的录取通知书虽然突出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坚守,但从总体上来看,上述高校通知书在文化传承创新方面,都不乏亮点。
大学文化是一所大学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的历史积淀,是被大学师生、校友普遍认同并努力践行的价值追求,更是高校师生做人、做事、做学问的行为准则。大学文化的传承创新,体现在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学除了要弘扬社会主流文化,体现家国情怀,还要有自己的科学文化、名师文化、传统文化。当然,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网络文化、流行文化乃至西方文化,都应当成为绚丽多彩的大学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高校在录取通知书上做足“文化”文章,值得称赞,但不宜过度解读。毕竟,坚守传统,更多的是传统精神,而不是传统形式。如果过分重视形式,过分强调仪式感,甚至不惜以牺牲效率来坚守形式,必然会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淖。那就不再是对文化的坚守,而是标准的守旧。如果那样,作为现代工业文明标志的汽车、飞机、火车、电脑、手机是不是统统都该扔掉?答案明摆着。
稿源:荆楚网
作者:张卫斌
(作者:刘展)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