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对100多名中学生进行随机调查显示,问“在爸爸妈妈中选出最喜欢的一位”,有57%的青少年选择了妈妈,爸爸败北,但在回答“爸爸哪一瞬间最让你感动时”时,记者发现,尽管父爱的表达是隐忍、间接的,但敏感的孩子们还是第一时间捕捉到了。(6月19日《武汉晨报》)
父亲节这天,我的微信圈里有位女孩讲述父亲的故事。她从重庆的大山里来到江城。原来,家乡人都以为他父亲不外出打工,是不愿意干重活,是怕吃苦,她说,其实父母很早就在南方打过工,因第一个孩子生病,未能及时赶回家照顾,让父亲后悔不已,从此他就不再外出。文化不高的他在家乡刻苦学习养殖,后来一直靠养殖供三个孩子读书并走出大山。女孩说,其实我们懂得爸爸的心——他是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没人关照的留守儿童,有了病没人管没人疼。如果父亲当初不是这样想,也许就没有三姐弟阳光健康有作为的今天。
比起“妈妈教训我,爸爸为我解围;旅行时脚扭了,爸爸背着看风景;爸爸为我的前程偷偷地哭”这些“小儿科”让孩子们感动,能够理解父亲在家庭大事上当脊梁,特别是在孩子培养上作出有远见的抉择,这是儿女对父亲最好的理解,也昭示你自己的成长。如果在父亲节当父亲表达出来,这是对父亲最好的爱。
在满屏孝子慈父的网上,我有幸读到另一篇文章,作者应该是学有所成、职业光鲜、知书达理的女性,可是她却有一个对母亲粗暴,对子女不负责任的父亲。面对不堪回首的过去,她无法去爱父亲,甚至有时没能克制住报复父亲的冲动。在父亲节,心情格外复杂的她,却清醒地知道,“每次伤害他过后的感觉并不好受,那也是在揭自己的伤疤。而且,我怕将来自己其实是愿意爱他的,我会后悔自己没有对他好过。”她自责自己可以轻易地关心身边的朋友,却没能大方地去关心父亲。何况,上了年纪的父亲不再发脾气,开始迁就关心家人、力所能及地做家务。作者要求自己相信,如果时间可以重来,他肯定不会缺席我的父爱。父亲这份“迟来的爱”,让她逐渐有了爱父亲的能力和勇气。
被这个故事所触动,我想到年轻时只知像牛一样干活,脾气暴躁,不善主家却不太体贴母亲,不大会善待孩子的父亲。虽然,在我出生没多久,母亲有一次病倒了,远在几十里之外上水利的父亲,不顾队长的阻拦连夜赶回。母亲生前常讲这件事,仍然改变不了我对父亲不好的看法。直到很晚才知道,父亲那次拼命赶回家的代价,是当时队长罚父亲一天要完成正常任务五倍的土方。听到这些,我庆幸我们兄妹没有“报复”父亲。我也想起自己初为人父时,也有父亲遗传的脾气,对孩子过于严厉,尚不懂事的儿子曾经建议妈妈“换个爸爸”,所幸被他妈妈把住了关,保留了我的职位。
“我爱你”三个字,中国人对母亲都难出口,对于父亲更是奢侈品。对比起母爱,父亲的爱无疑是内敛的,他们的坚忍和无语,儿女只有用心体悟,才能消除一些误解,才能感知深藏的那份父爱。
对比母亲,许多父亲会有很多不完美,做儿女的应该原谅他们曾经的无情与严苛,甚至犯错。不妨把“坏爸爸”当上帝派到身边来历炼我们的特别导师。这样的父亲,其实硬朗的背后很脆弱,内心渴望晚辈们的宽容;他看似不亲近你,但也会以你的成长与成就感到自豪,只是不会当你表达。晚年的他们,希望得到子女的接纳,作为子女,要学会接受,给予积极地回馈,就是对父亲的一份“特别的爱”。年轻一代与父辈所处的时代所受的教育完全不一样,有的父亲年事已高,他们的时日不多,我们不必与之较劲,应该有一种胸怀加上紧迫,给予这类父亲“特别的爱”。
稿源:荆楚网
作者:易国祥
(作者:刘展)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