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东湖观点

陆晨:“限薪令”灭中超烧钱虚火,需下真功夫

发布时间:2017-01-07 15:03:11来源:SRC-13

  国家体育总局新闻发言人近日就足球相关问题答记者问时表示,要用好规则和政策杠杆鼓励长期培养本土球员;调节、抑制高价引援,合理限制球员过高收入;增加青训投入,降低足球人才的从业风险。(1月6日解放日报)

  在这个金元足球时代,中超“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买大牌”的烧钱游戏,吃瓜群众早已司空见惯。

  与去年一样,中国足球玩转冬季转会市场,奥斯卡、特维斯和维特赛尔相继到来,中超球队砸出的天价转会费让国外媒体头晕目眩;本土优秀球员的身价也是一路水涨船高,动辄身价过亿……难怪有人给当下的中超戴上“人傻钱多”的帽子。

  俱乐部盲目烧钱的背后,急功近利、恶性竞争的风气滋生,足球在某些人眼里只是一门生意,对职业足球的发展规律缺乏敬畏,必将造成联赛的虚假繁荣。国字号球队的沉沦与尴尬,以及青训人才的缺失自然成了“大概率事件”,若不采取有效地干预手段,中国足球只会失去更多。

  从这个层面上说,体育总局发出中超限薪令,对于当下的烧钱“大戏”无疑是恰逢其时的“清醒剂”,对于虚高的球员身价采取必要的市场调控手段,有助于抑制转会市场泡沫。但,指望限薪令从理想照进现实,需下更多真功夫。

  首先,限薪令“设置俱乐部购买球员及球员工资资金支出上限”不宜简单粗暴,上限标准如何划定需要市场化考量。在此之前中国足协就曾出台过“限薪”政策,却因盲目一刀切违背市场规律,导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反而落得一地鸡毛,催生一系列“阴阳合同”“天价签字费”的奇葩怪象。

  失败的教训足以说明,出台限薪令不宜过硬过死,需要以市场化为标准。中超不妨借鉴英超等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联赛经验,挂钩联赛商业收入、俱乐部财政收入等指标制定浮动标准。

  此外,限薪令落地生根,需要监管和奖惩配套措施跟上。“阴阳合同”“天价签字费”等吊诡现象,恰恰折射出中超转会市场转会费和球员工资的不透明,存在球员和俱乐部间“暗箱操作”的灰色空间。这不仅搅混了联赛发展生态,更伤害了正在复苏的中国足球,前段时间的“任航签字费事件”便是典型。

  因此,出台限薪令的基础上,更应加强监管,倒逼俱乐部财务透明;同时将奖惩措施落到实处,比如总局提到的落实转会过程中的“联合补偿机制”,亦或按照俱乐部烧钱程度收取相应“奢侈税”成立专项基金,用以激励青训投入,摒弃注重短期成绩的急功近利。

  一言以蔽之,中超烧钱虚火旺盛,不利于中国足球良性发展,整治势在必行,但限薪令还需细化顶层设计,补齐配套措施,毕竟中国足球再经不起为纠偏而纠偏的折腾。

  稿源:荆楚网

  作者:陆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