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东湖观点

彭飞:人才“入田”,让农业发展“胸有成竹”

发布时间:2017-05-04 09:02:58来源:湖北日报网

  近日,因产量增加、气候影响等因素,河南多地出现蒜农来不及抽蒜薹以及蒜薹价格暴跌的情况,部分蒜农甚至直接将蒜薹扔掉,“蒜你完”现象引起各方反思。(5月3日《参考消息》)

  去年出现“蒜你狠”,今年出现“蒜你完”,大蒜、蒜薹价格暴涨或暴跌的根源在于供求失衡。出现供求失衡的根本原因则在于农业生产的盲目性,而其成败又由“天定”,价格高低随天意必定导致农业发展走进死胡同。

  要避免供求失衡,就需要人才“入田”,一方面对农产品供需做田间调研和市场调研,保持信息的对称性;另一方面对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实时监测减少不可控性带来的巨大损失。

  2017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农民一夜之间“读懂”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恐怕有点儿难,让农民自己把控好生产质量和规模、转变种植理念更是难上加难。政策的引导需需要专业人才的指点,政策的实施更需要专业人才的谋划。突破农业发展的瓶颈不仅需要农业技术的支撑,更需要现代农业发展理念的驱动,农业产业链的建立是确保农产品销售和农民创收的重要途径。因此,农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农业人才走进田间地头了解“田情”、体谅“农意”,将科研成果运用到解决农业实际问题、解决农民实际困难中去,而且需要各行各业人才加入到农业发展的队伍中,将各种先进技术、先进理念引进到农业发展中。

  目前政府对农业问题的应对还比较滞后,例如此次“蒜你完”现象出现,说明政府没有提前预测到相关事态的严重性,而只能在事后采取一些应急措施,减少农民部分损失。这就是由于没有专业人才对农业气候的监控、对农产品产量的预测、更没有相关的紧急预案导致的。因此,政府宏观调控需提前搭建平台,而非事后善后。

  要想农业发展“胸有成竹”,就要让专业人才“入田”,让“科技兴农”走进田间。第一,农业人才“入田”。根据当地农产品生产特点,将农户进行分层分类,自愿组成契约式联合体,并提供农产品市场调研信息,指导农民合理规划种植。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出现紧急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应对。第二,市场人才“入田”。要通过市场合作,挖掘农作物的销售渠道,拓展农产品加工方式。打造当地农产品特色品牌,通过“农商会”、“采摘园”等渠道宣传农产品。第三,技术人才“入田”。“互联网+农业”作为生产方式、产业模式与经营手段的创新,必定成为农业发展的趋势。“蔬菜到家”、“水果拼团”等模式的成功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范本,技术人才“入田”必定打开农业发展的新局面。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彭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