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东湖观点

贺东:何必急着对“带娃上班”说不?

发布时间:2017-08-22 10:50:45来源:湖北日报网

  随着时代的变迁,“带娃上班”已经成为历史。近年来,几乎所有单位都取消了这项“福利”。然而,这个暑假,一股“带娃上班”的风潮似有回暖之势,上海市职工亲子工作室已达68家,2000多名职工实现了“带娃上班”的“小目标”。(8月22日时代周报)

  面对这种现象,有的媒体人提出了反对之声,认为这是在开历史的倒车,企业事业单位理应剥离身外赘物,单位和社会应当各司其职,不能随意将公共财政用于单位职工福利。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所有的公共产品都应由政府提供,政府必须全盘承接被企事业单位所剥离的服务项目,即使企事业单位有能力、有意愿为职工兴办学前教育机构,也不能“开口子”。

  笔者认为这种高谈阔论实在有些“站着说话不腰疼”。首先企业和社会并非“泾渭分明”的两个阵营,“企业公民”天然就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企业和家庭一样,都是社会的组成细胞,不可能完全割裂开来,二者虽然各有分工,但其功能常常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如果你感觉后背有点痒,但旁人要求你只许用右手挠,若用左手就是“越俎代庖”,不知你会作何感想?

  其次,社会发展本来就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不同的历史条件下,相似的行为背后却有着“质”的区别。在市场环境中,企业不会做没有回报的事情,企业家们自愿拿出真金白银承担社会责任,这与以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指令”的被动接受,并不能够同日而语。这样的企业看中的是员工的归属感和向心力,以及由此产生的更大的生产力,他们愿意协助自己的职工更好的兼顾事业与家庭,为什么要对这种“达则兼济社会”的热情泼上一瓢凉水呢?

  中国已经步入全面二孩时代,“不是不想生,而是生了怎么带”成为困扰众多家庭的难题。据上海社科院的调查显示,70%职工因为保姆费居高不下等原因选择将孩子交给自己父母照料,绝大多数职工赞成企事业单位参与办托儿所,近九成网友支持企事业单位办幼儿园、托儿所。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为了应对如此强烈的现实需求,上海、深圳、安徽等地的工会组织和教育部门纷纷推出鼓励措施,积极探索举办规模较小、服务形式灵活多样的学前教育机构,鼓励包括企事业单位、慈善机构、社区组织和公民个人多途径、多形式参与办学。

  从近两年的实践来看,此举不仅不是“开倒车”,还是营造多赢局面的进步之选。对企业而言,主动解决员工后顾之忧,不仅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有利于提供员工的生产力;对社会而言,不仅能够形成全民关心教育的和谐氛围,也有利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办出有自身特色的、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崭新教育模式。当然,最直接的受益者还是企业的普通员工,正如京东总部托幼中心的一位家长所言:“由自己的企业主导办园,信息更加透明,对于家长来说也会很放心,省去很多成本。”

  诚然,企业办园肯定会面临一些“成长的烦恼”,例如经费问题、师资力量、规范管理等,这就需要政府提供专业的指导和规划,并且给企业所办园一定的扶持。从长远来看,还是需要政府不断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资源投入,扩大普惠园比例,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逐步破解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