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东湖观点

51岁泥瓦匠上大学该被“喊回”吗?

发布时间:2018-09-29 09:41:43来源:荆楚网

  51岁的山东莱芜泥瓦匠郇政华在高考落榜31年后重拾纸笔,今年顺利通过高考进入济宁职业技术学院,但因家庭经济原因,他遭到了家人特别是妻子的“反对”。9月中旬,入校军训没多久,郇政华便回了家,至今没有返校。有媒体称郇政华“被迫回家,向现实妥协”。(9月28日澎湃新闻)

  近些年,随着高考年龄放开,一些当年因种种原因没考上大学,或没有考上理想大学的中老人,与他们的子女一道,也加入到高考大军中,以圆大学梦或圆理想的大学之梦;既想弥补当年的遗憾,也是在渴求知识,追求精神生活,做一个不同的自己,这些就是一些中老年人参加高考上大学的充分理由。而社会舆论对这部分中老年人的选择,也都给予了正面评价,甚至高度赞扬。

  关心高考的人恐怕都知道,在参加高考的这部分中老年考生中,有一位来自四川的大叔叫梁实,1967年出生,今年与山东的泥瓦匠郇政华一样,年龄也是51岁。而说起梁实,他可比郇政华更出名,因为他曾被誉为“高考最牛钉子户”“中华第一考王”甚至“中国第一铁脑壳”的称号。虽然经历过几次高考失败,那是他年轻时贪玩儿;即便后来由于年龄限制使他一段时间无法参加高考,但他终于考上了一所成人院校。不过,倔强的他还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非成人高校。

  梁实这么多年来一直坚持高考,原因与郇政华基本相同,都是为了圆梦。然而,他俩之间又有一些不同之处。虽然都是年过五旬,可梁实早已衣食无忧,这个来自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文宫镇的“川汉子”,人家早在90年代就是“百万富翁”了,如今想上大学,是为了理想和精神,绝非是为了出名。即便他在30多年参加22次高考的过程中,也是边做生意边备考,可谓既能养活自己、家人的同时,还不忘心中那份未了的心愿。

  而郇政华就不同了,他经过努力,结果高考只考了二三百分,仅被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录取。虽然考上了大学不上有些可惜,但他必须面对现实:大女儿4年前考上滨州医学院;去年夏天,小儿子考上了青岛理工大学,家里状况一般。据他自己讲:“女儿刚刚工作,儿子尚在上学,且有老父亲需要赡养,自己现在是不可或缺的‘经济支撑’。”可见,刚供完女儿又供儿子上大学,还有老父亲要赡养,作为家里“经济支撑”的他,自己上大学就显得很不现实。

  年过五旬的郇政华,其理想和现实有冲突,他必须看清其中的利弊。错过的机会也许能找回来,也许永远就错过了,还是要往前看。如果他能像梁实那样衣食无忧,甚至较为富有,有能力应对经济压力,那么他上大学也就无可厚非。而如果家庭状况不允许他这么做,那么暂时在家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以“养家”为主,看似正确选择。

  毕竟,人到五旬,上有老、下有小,绝非实现当年理想甚至梦想的好年龄。在各种家庭责任和义务面前,如果不是具备了充分条件,一般都应该“什么年龄做什么年龄的事情”。虽然中老年考大学、上大学受到鼓励,但毕竟不常见。试想,就中国的家庭伦理、道德、传统而言,如果到了51岁仍坚持上大学,而不顾家中需要赡养的老父亲,和妻儿,恐怕有“舍本求末”之嫌了。

  中老年人想上大学,在“读书无用论”有不断抬头苗头的当下,至少应该视为积极的一面。不过,就51岁泥瓦匠郇政华来说,家人把他“喊回”让他养家,暂时挣钱、自学,条件成熟再返校,看似“上策”。而给儿子挣钱买房子倒不至于,但至少应该与妻子一道赡养老父亲,共尽孝道。到了五旬年龄,就要平衡好家庭与自身追求之间的关系,如此才能使个人和家庭生活更和谐美满。

  稿源:荆楚网

  作者:刘天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