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品行把关不能“一条腿走路”
发布时间: 2008-06-25 15:02 来源:
进入电子报
中国工程院第九次院士大会,将审议和表决新修订的《中国工程院章程》第四条“院士标准和条件”,其中增加了“品行端正”的表述。(6月24日中国青年报-徐匡迪列举学界不良现象 院士标准增加品行端正)
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学部,是国家在工程和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咨询机构。院士们带领全国科技界人士积极主动参与决策咨询,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推进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对于院士的重要作用,人们有目共睹,不会产生任何怀疑,院士在民众的心目中,已经成为最受尊重的群体之一。
然而,院士不止是工程科技的开路先锋,也应是科学道德和社会道德的典范,需要德才兼备。特别是在社会存在浮躁心理和急功近利思想的情况下,社会对院士群体的科学道德更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但是,正如人类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一样,社会不良风气对院士的科学道德影响也客观存在,一些院士学术腐败、品行不端等行为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有的院士疏于对学生和助手的管理,甚至贪天功为己有,搞职务侵占。有的院士候选人的申报材料因夸大成绩而受到质疑,与科学道德和社会道德相差甚远。
在这一背景下,将要审议和表决新修订的《中国工程院章程》第四条“院士标准和条件”中,增加了“品行端正”的表述,显然切中时弊,很有针对性。有了“品行端正”这条硬规定,等于向拟跨院士大门的候选人增设了一道不低的门槛。有了这道门槛,并能严格执行,那些才高德寡,品行不端的申报者就会望而却步,掂量再三。若想顺利跨过“品行端正”的门槛,就必须提前改掉身上的“臭毛病”,才能通过入门关。
但是,提升院士形象不能“一条腿走路”,需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光有入门的“三堂会审”,“品行端正”挡道还不够,还必须像公务员一样,建立院士退出机制。对于那些跨入院士大门后,放松对自己的品行要求,不再重视自身道德修养和道德建设,以致做出“品行不端”事情的,要给予高度关注。轻者批评教育,重者仅靠批评教育已无法抵消其不良影响的,应该通过拟定的制度,让其退出院士队伍,不再享有院士头衔。这样才有利于提升院士队伍的整体形象,也才能在学界产生出强烈的震慑力。
稿源:新华报业网
作者:张永琪
(本文来源: 编辑:吴双建)
关键词:张永琪;院士;科学道德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