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时政

更多

小车:谁来为“公选”成本埋单?

发布时间: 2008-09-09 09:09   来源:    进入电子报
  时下,“公选风暴”席卷神州大地,各大新闻媒体、门户网站公选公告“满天飞”。这种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的竞争机制,本来体现着社会的一种进步,但从当下的情况看,已经开始演变为新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别的不管,俺特别想知道的是:到底是谁承担着公开选拔所消耗的社会成本?
  从经济成本来看,组织一次公开选拔,要经过笔试、面试、组织部门考察、党委常委会决定等环节,常规经费支出达数万元,如果在面试环节中引入现场直播、市民互动等方式,则要达到十几万甚至是几十万。这些经费无一不是由各级财政承担,花的还是老百姓的钱。从时间成本来看,从发公告到最后确定官员,一般也要经历两个月左右的时间,有的地方长达半年甚至更长。而且为了迎合公选的需要,“官位”就这样空着,单位的工作也在空转。这是不是一种浪费?
  笔者拷问“公选”成本,并不是要否定公开选拔模式的生命力。作为“ 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的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有效运用和体现,公开选拔模式顺应了民主政治的发展、合乎民意。但如果以现在一些地方这样高成本的方式运行,笔者担心还能坚持多久?
  在一段时期的官方热炒、媒体热捧、网民热议之后,现在是该到了给各地公选“降温”的时候。公选模式能否推广开来、坚持下去,关键在于在坚持民主、公开的等民主政治核心要义的同时,能否以最少量的成本投入获得最大效益。也就是各地在为老百姓选准用好“官”的同时,还要珍惜纳税人的钱,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这样才能实现事业和民心的“双赢”。
  稿源:荆楚网-东湖社区
  作者:小车
(本文来源: 编辑:吴双建)
关键词:公选;组织;成本;公务员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