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旅游何以令旅游局长成古人?
发布时间: 2008-10-10 19:16 来源:
进入电子报
云南陆良县彩色沙林景区五峰山有一座墓葬,碑额为“南蛮王孟获之墓”,细看碑文有“吾遭诸葛亮辱……宁站死、勿跪生”等字样,文中充满对诸葛亮的怨恨。而这其实是原陆良旅游局长、现任曲靖市科技局局长的李国强的杜撰。他的目的是“增加旅游区的文化内涵”。(《都市时报》10月9日)
现如今,“旅游要发展,少不了文化撑腰”,已经成为旅游业的一项共识。对于那些原本就风景秀丽、独具特色的景区而言,来点文化掌故可以说是锦上添花、画龙点睛;即便是对于自然景观方面略逊一筹的地区,文化本身也可以成为吸引游客的旅游资源。而说起文化旅游,名人价值,典故效应当然最具魅力。因此,对于三国时期孟获故乡云南省陆良县而言,“诸葛亮七擒孟获”这则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三国典故,当然是最佳的文化宣传和旅游广告。不过,当该县原旅游局长居然不惜以杜撰“孟获恨诸葛亮碑文”来增加旅游区的所谓文化内涵时,却令人不敢恭维。
应该说,这位旅游局长的杜撰,并非纯粹意义上的“空穴来风”,尽管碑文中的陈述与《三国演义》中完全在唱反调,但《三国演义》本身其实也是小说,而非史实,当然也就没有盲从和迷信的必要。在为孟获代笔这则碑文之前,这位旅游局长进行了考证,并发现孟获在少数民族百姓心目中地位很高,近乎英雄,因此才立碑为孟获“平反”。而且,在当地百姓眼中,他们并不关心历史的细节,而是更相信民间传说,对于立碑之事,他们也认为是好事,符合大家心目中的孟获形象。从这个角度来看,“孟获恨诸葛亮”并非毫无依据,作为孟获的家乡,以当地民间传说为基础,站在孟获的角度看三国历史,倒也不失为独到的历史文化视角,假如这些观点以旁白的方式呈现,应该说确实不无意义。但是,当这些并未证实的民间考证居然以“假古董”的形式呈现,甚至还假托“孟获”之口时,如此公然杜撰历史,假造文物,显然不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而恰恰是一种不敬甚至破坏。可以设想的是,当慕名而来的游客,抱着瞻仰史迹的心境去认真阅读孟获的碑文时,恐怕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所见的其实都是假文物,甚至连“碑文”也是出自旅游局长之手,这对于游客而言,不啻为一种嘲弄与忽悠。
而现实中,以杜撰历史文化的方式发展旅游的,其实远非云南陆良一地,更多的地方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连民间传说和依据都没有,便凭空杜撰历史,编造典故的也大有人在。而当为了发展旅游产业,发掘历史可以成为假造历史,展示文化可以沦为杜撰文化时,这种以破坏文化的方式来换取旅游的畸形发展当然不可取。
基于上述视点,发展旅游固然是旅游局长的职责,但却不能不择手段,“旅游局长成孟获秘书”的荒唐戏还是不演也罢。
稿源:荆楚网
作者:吴江
(本文来源: 编辑:余宽宏)
关键词:吴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