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文学没有20世纪二三十年代那般百家争鸣,争论处处有?更不用说当代阮藉了。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复制年代,统一的教育模式下,填鸭式的灌输数学、物理,看上去似乎开发了智力,中国人最聪明。英国某大学的数学期末考试竟然是勾股定理,而这时中国学生在初二就学习的知识。非但没培养出诺贝尔获得者,倒成就了一批以考试为职业的考试专业户,同时灭杀的是人与生俱来的灵性和个性。沈从文也就是小学文凭,却因自己独特的环境和经历写出了托速度《边城》,现在的社会中还有翠翠吗?即使是在古城凤凰,也只能看到被钢筋文件压得头破血流的城市人的暂时喘息罢了。
郑渊洁是个例外,郑亚祺是这个例外的受益者。
连矛盾奖的四篇获奖作品都是清一色的乡土味,是文学流连世俗和城市太久了吗?可是这乡土味还渗透着一些铜臭味,这蹩脚的乡土文学怎么看都是对废名一代的侮辱与讽刺。
好不容易出了几个韩寒、过境名类特立独行的人,却在他们稍微有点动作时,就招来一浪高过一浪的所谓前辈正派的指责。即使他们也有抵起反抗,但怎么也不能孕育成一场文学争论,争吵只是停留在人生身攻击,对骂之类的肤浅表面,怎么也深入不到文学上面去。这也是个复制、浮躁的社会造成的,也难怪会出现不少抄袭事件了,是他们太不小心了?还是本来存在的不同的东西就少,以至于无问可抄?
现代人一出生,模式就形成了,从小学习外语,上课学一样的东西,周末统统补习艺术;小学、中学、大学、社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大多还是高智力、低情商的儿童。近二十年的学习生活不是蔡元培提倡的自由博学,而是近乎监狱式的每天按部就班,今天复制昨天,明天复制今天,有所少可以诚实地说自己目前从事的就是自己最喜欢的。
复制的年代就是缺少阮藉类的人物。可能有人会说社会上这么多愤青,一代接着一代愤,怎么能说没有特立独行的人?其实不然,这些愤青们只不过是未曾脱离地表的蝙蝠侠,他们大多在白天生活在城市的某一角,只有到夜晚来临,四下无人时才在网络上吼两句,而且威力并不大,要超脱于复制的时代就更难了。的他们似乎在追求郭小川式的独醒于世,可是要么力量弱小,要么过了头,被人们当作精神失常者。这艺术家和疯子间可只有一步的距离啊!所以愤青们想要由蝙蝠侠变成超人,还应增强自我内含修养,说点有力量的话。
21世纪了,好似人人都可以愤青,都是愤青,只是不曾发现,我们都是关在笼中争吵的鸟,复制的年代没有自己的一片天空。
回头看看上面的文字,哑然失笑,原来我也是个愤青。
稿源:荆楚网
作者:胡莹莹(湖北)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