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问题是历年两会的焦点话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总结了过去五年我国在改善民生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并将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今年政府工作的突出位置,体现了党和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收入增长是反映民生改善最直观的指标。2013-2017年,我国居民收入年均增长7.4%,超过经济增速,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同期,我国出境旅游人次由8300万增加到1.3亿,反映了生活水平的提高。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鼓励人民群众通过劳动增加收入、迈向富裕;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合理减负。
就业形势持续向好。近年来,我国持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群体就业得到较好保障。2013-2017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6600万人以上,13亿多人口的大国实现了比较充分就业。2017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351万人,失业率降至多年来最低。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促进就业创业,加强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运用“互联网+”发展新就业形态。今年的就业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城镇调查失业率涵盖农民工等城镇常住人口,今年首次把这一指标作为预期目标,以更全面反映就业状况,更好体现共享发展要求。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2013-2017年,我国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240元提高到450元,大病保险制度基本建立,已有1700多万人次受益;提高了低保、优抚等标准,完善社会救助制度,近6000万低保人员和特困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建立了困难和重度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惠及2100多万人。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目前,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已经覆盖9亿多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5亿人,织就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在此基础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高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再增加40元,一半用于大病保险;扩大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把基层医院和外出农民工、外来就业创业人员等全部纳入。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76.7岁,并有望继续提高。
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展。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五年来,我国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持续超过4%。我国改善了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提高了乡村教师待遇,营养改善计划惠及3600多万农村学生。启动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重点高校专项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人数由1万人增加到10万人。加大对各类学校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力度,4.3亿人次受益。目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已经提高到10.5年。在此基础上,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让每个人都有平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成就人生梦想,并提出了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脱贫攻坚时刻牵动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心。精准脱贫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未来三年要坚决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目标是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过去五年,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易地扶贫搬迁830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3.1%。然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的,我国脱贫攻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巨大,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依然不少。对此,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精准脱贫力度,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80万人;深入推进产业、教育、健康、生态扶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强化对深度贫困地区支持,并对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特定贫困人口,因户因人落实保障措施。
辉煌的成绩属于过去,未来更加值得期待。十九大报告指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把群众最关切最烦心的事一件一件解决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人的全面发展,使人民生活随着国家发展一年比一年更好。今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的民生事业将取得更大成就,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作者张茂荣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作者:王会)
编辑: